第02版:时政经济

振兴乡村产业 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上接第一版)

2015年以来,“三零帮困模式”在承德市得到了全面推广。仅平泉市一地累计发展百亩以上园区112个,直接带动7900户贫困户、16300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7万元。

“一地生四金”模式让贫困户有了致富门路

“我们把地租出去,一年能拿到上千元的租金。在附近的养牛场打工,一年挣几万块钱的薪金。扶贫贷款入股,一年又有几千块钱的分红,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承德市滦平县大屯乡路南营村村民孙志国谈起未来的生活,一脸笑容。

这是承德市顶层设计的又一种扶贫致富模式“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得“现金”。这种精准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激发出他们的内生动力。

2014年,承德兴春和种植有限公司在孙志国居住的路南营村,投资兴建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形成集“种、养、加、游”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农民将承包地成片集中流转给园区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园区已流转周边农民土地1900亩,涉及2个贫困村293户贫困户,户均年获得土地流转收益3400元。

收了“租金”,农民还可通过自己到园区务工就业挣“薪金”。滦平县成立了劳务合作社,负责对贫困群众进行劳务技能培训、安排贫困群众到园区务工、协调双方劳资劳务纠纷。如今,已有512名贫困农民入园打工,占园区务工总数的80%以上,待园区扩建工程完成后,还可吸纳800余名贫困劳动力。

兴春和公司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股金打捆用于园区建设,每年按不低于入股扶贫资金10%的比例分红。现已投入入股扶贫资金1558万元,共吸收2897户贫困户入股,年获分红收益155.8万元。

兴春和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玉芬介绍,兴春和的蘑菇销量非常好,这也为农民获得“现金”提供了机会。园区采取与周边贫困户长期合作的方式,与农户签订食用菌种植合作合同。

“龙头带动”兴产业 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

“你看,长军温泉山庄、长虹温泉山庄……这么多小宾馆、农家院,都是因为温泉而兴起。”11月9日,我们乘车走在承德市隆化县茅荆坝乡政府所在的路上,乡组织宣传委员陈明哲指着两旁的农家院说,“茅荆坝温泉水质好,森林覆盖率高,距离避暑山庄只有80公里,来游览的客人越来越多,很多贫困户靠在农家院打工、出售山野产品脱了贫。”

茅荆坝温泉声名鹊起,与当地的一家龙头企业“枫水湾温泉城”密切相关。“公司2008年在当地开发温泉旅游,随着开发经营,茅荆坝的温泉名气越来越大。温泉森林休闲康养已经成为这个区域的大产业了。”负责枫水湾温泉城经营管理的总经理杨建军介绍,“目前温泉休闲康养产业有400名员工,90%是当地人,贫困户优先录用;为保证特色餐饮,每年在当地采购100万元以上的鸡鸭菜蛋等农副产品,又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隆化县突出“龙头牵动”,着力推广“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模式,对七家镇—茅荆坝乡区域23个行政村、488平方公里进行了整体规划,集中力量打造“热河皇家温泉美丽乡村省级片区”,有效带动了隆化东部6个乡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承德市通过龙头带动旅游扶贫,农家乐发展到2000多个,农家乐旅游收入占到全部旅游收入的14%。

在龙头的带动下,贫困户可以采用流转土地、自身劳动力或者资金等方式入股企业,贫困户收入和企业、合作社的经营绩效息息相关,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

记者手记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贫困群众的实际能力,给予贫困户务实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措施,帮他们找到致富的门路,让他们看到出路、增加希望、迸发热情,激发出自身的内生动力,就一定能让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奔向全面小康。

2018-12-0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30631.html 1 振兴乡村产业 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