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以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 开创河北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新格局 2024年12月12日

□齐韵然

河北省是职教大省,有高等职业院校66所,在校生80余万人,为京津冀乃至全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2024年11月7日,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实现路径。当前,河北省处于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关键期,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关联日益紧密,雄安新区拔节生长加快高端高新产业布局,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国际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大,“走出去”中资企业和“引进来”外资企业需求旺盛,亟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因此,职业院校要深化体制和管理改革,让职业教育充分适应重大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职能统筹,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河北省职业院校与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国际交流合作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一批国际交流品牌项目。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了河北省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充分发挥国内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协会等各自优势,创新合作内容,实现信息互鉴、成果共享。下一步,要统筹兼顾,进一步发挥河北省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联盟作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串联全省职业教育国际资源配置,以联盟为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统一渠道,做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优化项目布局、稳妥有序推进,避免项目扎堆,重复建设。二是融入整体战略。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职业院校要将国际化从单纯的外事活动提升到战略高度层面,成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自身的国际化能力及合作方的国际合作基础作出科学评估,选好合作契合点,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推动国际化项目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引导有基础的省份,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和优势产业,构建人员出境、设备境外管理、多元资金投入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对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合法合规运行,着力提高项目发展质量和效益。

吸收先进理念,打造国际化教育体系

8月24日,河北省组织召开职业教育国际化研修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培训班,为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要紧密围绕职业教育国际化对职业院校提出新要求,加快完善国际化教育体系。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国际化的基石,要通过开展教师海外访学、培训、进修、与海外院校交流,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留学生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培训、境外办学等环节,提升教师使用外语教学的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二是引进先进教育理念。要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资源,并按国际标准修改课程大纲、开发教学资源,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提高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并在借鉴吸收国外优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教育特点、地方特色,汇总成一个具有本土化的课程体系。

精准对接需求,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

近年来,河北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中心加强与国际一流职业院校交流合作,以解决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学历提升、海外实训和就业问题为突破点,积极从市场调研、选定项目、服务院校入手,为努力打造“高职冀军”发挥作用。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精准对接、科学施策,打造河北省职业院校国际化更高更大舞台。一是主动分析企业需求。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中资企业,分析企业实际需求,为合作国定制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的急需的、“掌握中文、精通技能”的本地化专业技能人才,逐步提升河北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充分运用好“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大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教育国际论坛”“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等区域机制性平台,大力加强与国际联盟、国际社会组织、跨国企业等的合作,加大与“一带一路”“金砖”等国家优质资源的双向交流,提升职业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水平,让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名片。

[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类别:青年课题,课题编号:20230305062)]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