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铺村为例,去年,农户每亩保底收益1000元,合作社每亩“两金”盈余收入200元,村集体每亩收益150元。增益土地收益3.3万元,年集体增收10.8万元
截至目前,高碑店市已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85个,实现了农村全覆盖,完成土地入社8.1万亩,惠及农户2万余户
本报讯(通讯员邸志永 张洁)方官镇是高碑店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试点,去年3月,镇53个村先行先试,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采取先试点后推广,是我们实现全域覆盖的成功做法。”高碑店市委书记贾伟斌说,在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的道路上,高碑店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始终在深入探索。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既要让组织放心,也要让群众安心。
在规范建社上,高碑店市确定了党政推动、政策驱动、利益促动、机制保证的“三动一保”工作思路,“一把手”带头抓落实,成立工作专班,严格落实筹备酝酿、入社动员、选举表决、注册登记和审核备案“五步走”流程。
在统一思想和提升认识上,高碑店市委邀请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学院,对全市镇村两级书记全覆盖培训。在政策支持上,高碑店整合农资农技、金融保险等20项惠农政策,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倾斜,农业科技特派员优先对接合作社,全面支持合作社发展。
万事开头难。合作社刚成立那会儿,大伙儿都不相信能做出什么动静来。于是,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党员干部带头入社。
村民王国旗是第二批入社的社员,他算了笔账:“我家有3亩多地,以前每年种一茬小麦一茬玉米,忙活一整年挣3000多元。现在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保底收入有3400元,去年分红每亩200元,不用自己种地了,我到周边工地打工每月收入七八千,怎么算都比原来合适!”
如王国旗这般,在高碑店市,“带地入社”“土地入股”“年终分红”与越来越多的农户联系起来。截至目前,高碑店市已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85个,实现了农村全覆盖,完成土地入社8.1万亩,惠及农户2万余户。
合作社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增加附加值的作用,如何把优势更好发挥出来?高碑店市聚焦生产规模化和经营现代化,在领办路径上作了多种探索。
“这是我们第一次引进哈密瓜,从6月1日定植到现在,个头已经长到快3斤了,再过半个月就能采收。”联合社技术经理人赵斌正在修剪整理枝叶,为哈密瓜上市做准备。
得益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去年,高碑店市方官镇6个村“抱团发展”,成立高农土地联合社,整合土地3100亩,与中化集团合作经营,进行多元化种植,通过粮经复合种植让土地生“金”。
高农土地联合社的发展模式可谓高碑店市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市与大型农业企业合作探索多方共赢模式,重点推动合作社与北大荒、中化、省供销社等大型企业合作经营,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央企国企”“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多种模式,按照“保障农户的、留足集体的、激励经营主体”的分配原则,建立合理、稳定、共赢的收益分配机制。
以大铺村和中化集团合作为例,去年,农户每亩保底收益1000元,合作社每亩“两金”盈余收入200元,村集体每亩收益150元。增益土地收益3.3万元,年集体增收10.8万元。
“这种模式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推进了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破解了合作社单一运行模式下规模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等短板,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合作社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高碑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国华说。
没有入社的农户怎么办?高碑店市委在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基础上,摸索成立农业服务合作社,让改革惠及更多群众。
“针对没有入社的农户,我们也尝试以市场化方式,统筹县域内的农业服务人员和器械,成立农业服务合作社,加大社会化服务的力度,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范围。”李国华说,目前,该市市委组织部正在以镇为单位,摸底全市社会化服务的能力,首个农业服务合作社在宋鱼池村落地,现已取得营业执照。
此外,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半篇文章”,高碑店在抓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同时,还聘用“技术经理人”,让合作社发展有了技术保障。
贾伟斌介绍,以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为抓手,以服务合作社为支撑,高碑店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道路上正在大踏步探索,以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规模经营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着力开创高碑店乡村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