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故城:产业扶贫结出“致富果” 2019年08月02日

□记者 张梅胜 通讯员 王成龙

日前,在故城县青罕镇养元公司六个核桃外包装手提袋加工“扶贫车间”内,30多名群众正在忙碌地折叠包装袋。记者了解到,故城县目前已建成“扶贫车间”13个,正在建设的还有10个,已经建成扶贫中转站16家,吸纳贫困劳动力62人。该县通过创办“扶贫车间”,用简单的技能、灵活的时间和可观的收入吸引群众主动就业,让群众尝到甜头的同时,改变了以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造血式”产业扶贫已成为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并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富,则百姓富。近年来,故城县紧紧盯住“稳定增收”长远目标,立足当前,深耕未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搭台、群众唱戏,及时把即期发展成果转化为远期发展优势,蹚出了一条产业促脱贫的路子。

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故城县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多形式多载体探索和拓展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深挖租金、股金、薪金三个“掘金点”,让贫困户搭上龙头企业强力拉动的致富“顺风车”。依托总投资100亿元的正大集团肉鸡全产业链项目,该县成立益民、正民两家国有平台公司,统筹56个扶贫合作社的产业扶贫资金3893万元和财政资金2100万元,通过衡水银行信贷融资放大至7.72亿元,建设全产业链生态养殖项目。通过正大集团龙头带动,贫困群众获得四项收益,实现了一地多赢。按照每亩1000斤小麦的价格收获土地流转租金;为361名18-49周岁符合劳动条件的贫困群众提供劳务性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平均薪金收入3500元左右;吸收3185个贫困户入股经营,户均入股1.2万元,每户年均增收1320元;促进产业增收,正大集团与360个村集体或合作社签订了玉米最低保护收购价合同,带动了玉米种植产业全面发展。

正大集团的“四位一体”示范效应,在全县产生积极反响,一批龙头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