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乡村振兴

河北净菜“飞”上客航餐桌

中农农业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紧张生产。

□本报记者 烟成群

北京每天的出港客运航班超千架次,机上旅客吃到的餐食,其所有净菜原料主要来自河北,加工厂位于与北京市房山区、门头沟区接壤的保定涞水县。

11月15日,在涞水县义安镇刘皇甫村,河北中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农业”)净菜加工车间,一筐筐新鲜采收的芹菜、青椒、胡萝卜等蔬菜,经过清洗、消毒、检测、切丝、烘干、包装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河北净菜”。

中农农业总经理孙世杰告诉记者,该公司标准化净菜加工车间有3000平方米,每年供应净菜约1万吨,客户包括国航、南航、东航等,在北京民航(净菜)市场占有率将近100%。

中农农业主要通过“订单销售”模式,把蔬菜运往北京定点餐饮企业。客户每天下午4时之前把订单发过来,加工车间按照订单数加工,第二天早晨8时前,菜就能送到客户手里,从田间到餐桌不超过24小时。

孙世杰介绍,中农农业具有独特的区位、成本优势,从2018年开始向航空公司供应蔬菜,蔬菜加工好后一个小时内可以运到北京的大兴区、房山区,远的地方也不会超过两小时。

记者了解到,随着人们对便捷性、安全性需求提升,净菜产业发展迅速。河北省商务厅2023年注册了“河北净菜”商标,制定了京津冀互认的三项团体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省域净菜公共品牌。同年,“河北净菜”以全新形象亮相北京。

去年年底,中农农业获得“河北净菜”商标授权,品牌效应推动企业迎来发展新契机。该公司参加了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净菜进京“六进”(进市场、进食堂、进超市、进饭店、进社区、进餐桌)活动,与采购商精准对接、洽谈合作,起到了宣传作用,提升了可信度和知名度。

“今年以来,我们的净菜标准进一步提升,品种从以前的100多种发展到200多种,每天的供应量从20吨增加到30吨左右,与我们谈合作的客户也增加了不少。”孙世杰说。

中农农业又拓展了航空之外的广阔市场,与拥有210家直营门店的北京餐饮连锁品牌紫光园进行对接;和京东旗下自营外卖品牌七鲜小厨达成合作意向,将于明年开始供货,七鲜小厨主打“新鲜现炒”和“食材透明”,采用“外卖+自提”模式,单量持续增长。

订单量不断增长,让中农农业的产能日益紧张,车间生产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该公司配送和采购蔬菜的17辆冷链物流车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往返穿梭,暑期、假日等航班密集的时段,他们也最忙,可以说是人歇车不歇。

孙世杰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在涞水征地,计划建设6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面积是之前的两倍,预计明年6月投入使用。新车间距离当前车间约3公里,除了蔬菜,还会新上净肉项目,加工肉丁、肉丝、肉块等。公司现有100多名员工,明年新加工车间运行还需要再招数百人。”

该公司与周边十四五个种植合作社合作,采用应季蔬菜统收统购的方式,以不低于市场价的标准,收购合作社以及零散农户手中的蔬菜,开辟了涞水农产品的稳定销售渠道。

同时,随着客户增多,净菜的品种、规格越来越多,他们会根据客户需求在合作社开展定向种植,提高种植户的效益、降低风险。涞水德润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宝恒介绍,他们从2023年开始和中农农业合作,按要求种植了100多亩胡萝卜,不用担心销路,可以放心扩大产量,采用机械化种植、滴灌设备,亩产量提高了10%。

记者从河北省商务厅了解到,河北目前已经有124家企业获得“河北净菜”商标使用权,并与京津共建了180余家环京津蔬菜生产基地。

2024年“河北净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占北京市场份额42.5%,占天津市场份额28.2%,河北稳居供应北京、天津蔬菜市场第一大省地位,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既满足了京津市场需求,又成为河北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户增收的“助推器”。

2025-11-25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3612.html 1 河北净菜“飞”上客航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