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莹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正在呈现出教育过程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和教育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也必须创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新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搭建沉浸式教学空间,优化思政教育形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思政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很大一部分情况下都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也通常是在一个被动接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比较低,导致开设的思政课程很难达到原本的教学预期。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当下思政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教学形式,营造出更加具有沉浸感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智能感知技术搭建出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教育为主的公共场景冲突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上亲身体验不同人物身份在情境中做出不同选择的后果,并引导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体会不同状态下人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分析他们自己做出不同选择而导致的后果来不断加深他们对道德判断与法治原则的理解。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并且选择生活中会出现的情况,也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思政教育的普遍性,使他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判断能力。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情感计算和情绪识别功能也能够实时捕捉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从而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后续的个性化引导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支持,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构建虚拟教学实践基地,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加强学生的理解。但是,传统的实践教学都会受到场地、安全和成本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很难完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出一个虚拟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重复、多场景的实践训练平台,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出志愿服务中的常见场景和突发的状况,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应对训练,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社区服务志愿者”“敬老志愿者”等不同的角色,为他们布置政策宣传、环境整治、陪伴关怀等任务。比如向虚拟社区居民讲解现有的社保政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居民的不同年龄、职业和需求调整相应的表达方式,从而使他们能够体会到沟通的温度与政策的人文关怀。另外在虚拟养老院中学生可以与智能生成的老人角色互动,通过对话互动的方式来了解老人的真实需求,锻炼他们的同理心和沟通技巧。这种虚拟教学实践基地教学的模式还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记录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表现和决策方式,并通过数据分析系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反馈报告,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在思政教育学习方面的学习进展和薄弱环节,帮助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学调整,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融合人工智能交互系统,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于人工智能交互系统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将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时,应当充分借助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交互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智能问答交互系统能够随时响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他们的历史学习数据和知识掌握情况提供精准的知识解答和学习建议,同时为他们推送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拓展学习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知。而AI数字人交互系统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堂的互动形式,通过为学生打造思政数字教师或者数字助教模块,以拟人化、情感化的方式开展对话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堂的互动性与吸引力。数字教师能够根据输入的教学内容改变回答问题时的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为学生营造出更加具有亲和力的学习氛围,将原本枯燥的理论讲解变得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学生能够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即时反馈并根据数字教师的引导进行反思与表达,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
结论
综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单向灌输转变成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将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不断提高思政教学的最终质量。另外,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思政教育能够实现精准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节奏,实现因材施教。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名称: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理论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Z093。]
(作者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