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芦静
11月11日,来自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国资委专场上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2021年以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03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15%增长到3.36%,保持全国前列。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研发投入不断增长,不仅可以直观地表现为科研成果竞相涌现,也引领着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累计授权专利7767件,制定标准587项;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79个;2022—2024年度分别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9项、29项、3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持续提高,预计2025年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能够达到20%以上;科技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5家、创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敢闯敢试的创新氛围,离不开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的落地见效。
2022年6月,河北省国资委开展推进国企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国企研发投入的刚性增长机制,要求到2023年底,监管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强度增速均进入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第一梯队;到2025年底,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强度增速均进入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前列……
专项行动启动以来,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交通、空天信息、绿色化工等重点领域,河北省属国企投资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比如,河钢集团近年来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创新推出的超厚镀铝板、超薄锌铝镁板等系列产品,广泛供应国内外头部车企,研发的高比例球团冶炼技术、烧结烟气循环技术、低成本高效转炉自动炼钢技术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再看河北交投集团,从2023年度的7.45亿元,到2024年度的8.4亿元,再到2025年度预计的10亿元,逐年攀升的研发投入不仅带来了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永久路面、车路云网一体化智慧高速公路等技术,还推动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持续积累的过程。如今,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创出经验,也启示我们,要解决一些国有企业思想观念固化、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机制不活等问题,就必须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以研发“大投入”带动“大产出”。
当然,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需要进一步打破壁垒。展望未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期待更多“创新种子”在燕赵大地扎根、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