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承德新闻

承德:“生态高颜值”托起民生幸福感

承德市区绿意盎然。

承德市区主干道。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志洋 通讯员 刘海波 张琪

蓝天白云常驻、水清岸绿常见,天鹅、黑鹳等野生动物从“稀客”变“常客”……如今,良好生态带来的“小确幸”已成为承德市民生活的“标配”。“十四五”期间,承德市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重大民生工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质量”齐头并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精准治污,擦亮城市气质

秋日承德,天空湛蓝如洗。市民王硕推开窗,便被山河美景吸引,随手拍下“承德蓝”分享至社交平台;武烈河边,晨练市民刘昱感慨:“家门口就是河滨公园,来这里晨练已经是每天要做的事,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晨练的基础,即便是供暖季,蓝天白云也是常态。”

通透蓝天与清新空气,是城市生态最直观的名片。“承德多山区,地形给大气治理带来挑战,但我们仍稳居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前列。”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拿出数据:市区PM2.5年均浓度从2020年的27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3微克/立方米;截至2025年10月18日,全市达标天数269天,同比增加18天,达标率92.4%。

这份成绩源于大气治理“组合拳”:高位推动全时段调度、严格管控重点领域、精准推进环保绩效创A……从探究污染成因到源头减排,从靶向治霾到综合治理,承德持续刷新蓝天纪录,城市“气质”实现美丽蝶变。

系统治理,守护京津水源

清晨的潮河河畔,薄雾轻覆水面,飞鸟掠过激起涟漪,湿地草丛间,迁徙候鸟安然觅食——随着野生鸟类、植物种类攀升,潮河已成候鸟温馨家园。

此时,承德市环境监控中心监测员正在潮河古北口国考断面采样。“我们每月监测入京水质,每季度还与北京联合监测。”监测员王天浩说,潮河汇入密云水库,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是保障下游安全的关键。

作为滦河、潮河等“四河之源”,以及潘家口、密云水库上游,承德是京津重要生态屏障与水源地。近年来,该市将保障下游饮水安全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任务,尤其2024年以潮河总氮污染防控、断面达标整治为重点,推进流域系统治理,通过重点工程、污染排查、雨污管网改造等举措,实现入京津断面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及以上。同时,多地协同立法保护潮河流域,形成“一河共治”机制,从“单兵突进”转为“协同作战”。

水环境持续提升,一条条“岸绿、景美、人和”的风景线,正在承德大地徐徐铺展。

推窗见绿,点亮宜居生活

清晨的武烈河畔,从儿童公园向北经武烈水游园、听溪园到竞秀园,这条“绿链”是市民晨练“打卡地”,也是贯穿城市的“绿色长廊”。“以前河边只有步道,现在公园串联起来,还有山体公园,饭后散步有了好去处。”市民胡佳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如今的武烈河两岸,碧波荡漾、草木葱郁,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首选地。

这一变化,源于承德对城市“绿”的精雕细琢。近年来,该市遵循“生态优先、规划引领”原则,将绿化融入城市更新:构建城市绿带、绿道、绿环网络,盘活边角地块,推进小区增绿、道路添绿,让绿化与城市拓展同频共振。

如今漫步承德,目之所及皆秀色:高楼商铺多了绿茵环绕,废弃角落蜕变为花海碧草,口袋公园为城市增添自然韵味。从聚焦“一山一河一座城”到“见缝插绿、全域覆绿”,承德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功能品质,让“高颜值”生态与“深内涵”生活相融,市民幸福感持续升级。

2025-11-1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2784.html 1 承德:“生态高颜值”托起民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