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静 张超
从-60℃极寒考验到极致的精度,敬业集团的船板钢正在成为中国迈向深蓝的钢铁脊梁。
日前,在位于平山县敬业集团的实验室里,一块50毫米厚的EH36船板钢正准备接受极限考验。冷却至-60℃的钢板在冲击试验机上承受摆锤的高速撞击,数据显示器上的数字跃升至270焦耳——这意味着用它建造的巨型集装箱船,即使在极寒环境下也能保持韧性,不会突然断裂。“这样的性能可以避免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而沉船的悲剧。”敬业集团研究院海洋工程用钢研发工程师韩宗恩形象地描述。
这只是敬业集团每日进行的常规测试之一。在这里,每一块即将走向深蓝的钢板,都必须经历如此严苛的质检,才能成为守护海洋重器的“钢铁铠甲”。
“-60℃不是极限,我们还有一款钢材,能在-196℃超低温下保持韧性。”韩宗恩说,“这就是由敬业集团研发的9Ni钢,这种含有9%镍元素的特种钢,是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刚需品。”但它极其难造,镍价昂贵,而且制造所需的钢水中磷含量需在0.005%以下,而普通钢控制在0.025%即可。经过在转炉工序加大留渣量、多次倒渣除磷等,一次次除磷试验后,“钢铁界的钻石”——9Ni钢,被敬业集团攻下。凭借过硬质量,敬业集团9Ni钢一次性通过中国、美国等5家船级社认证。
船用钢除了要耐寒,防锈更是重中之重。“大海里边的氯离子就是钢材的‘隐形杀手’,普通钢材在海洋环境中,很快就会‘锈穿了’。对此,我们有个独特秘诀。”韩宗恩说,“我们将铜、铬、镍等耐腐蚀金属元素加入钢材中,像调魔法药水一样,反复试验添加比例。更关键的是,通过精准热处理,让耐腐蚀元素均匀融入钢材的基体组织,形成极致致密且稳定的锈层保护层,阻挡氯离子的侵蚀。”
“如今,敬业集团6条中厚板生产线年产能已经达到1200万吨。”敬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窦为学介绍,敬业集团始终坚持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集团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燕赵钢铁实验室、东北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等开展技术交流,开发的造船板和海洋工程用钢具有高强度、耐腐蚀、优良的抗疲劳性能。“我们的拳头产品船板钢已经通过了10家船级社的认证,销往全球。2025年,船板钢预计产能达225万吨。计划到2026年底,实现EH690以下全系列产品全覆盖,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等批量供货,规划3年内实现拳头产品总产量488万吨的目标,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窦为学说,“今后,我们还将持续加大资金、人才及科研资源等方面的投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让河北钢铁的拳头产品走向更广阔、更高端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