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持续创新,让“小作坊”走上世界舞台

晨光生物技术人员在生产车间巡视。李卫国 摄

□本报记者 袁立朋 通讯员 李卫国

走进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光生物”),映入眼帘的是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研发人员正在对异绿原酸提取等重大科研项目进行技术攻关。“核心技术没有捷径可走,惟有自主研发,向上突围!”晨光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说。

晨光生物是总部位于曲周县的一家高科技企业,长期专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旗下有四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晨光生物生产的辣椒红色素产品产销量占全球份额的70%,辣椒油树脂、叶黄素、水飞蓟素等产品产销量居世界前列。然而,谁能想到初创时期的晨光生物,仅是一家小作坊,靠持续创新,走上了世界舞台。

自主创新

敢闯敢试创造奇迹

在晨光生物色素调配车间的自动流水生产线上,一桶桶辣椒红色素经过调配、灌装、封口、贴标,最后装车发运。

“这条生产线一天可生产40吨辣椒红色素。”晨光生物副总经理连运河说,“起初我们的产能很小,我经常提着两个5公斤的小壶去推销,全厂一年产量也不过三四吨。”

二十多年前,担任曲周县五金厂厂长的卢庆国,被“拉郎配”接收了这家濒临倒闭的小色素厂。在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无资源、不占区位优势的情况下,卢庆国带领团队通过集成创新、技术改造,攻克了辣椒红色素连续逆流提取、辣椒带柄提取等行业难题,建设了世界首条连续化、规模化辣椒加工生产线。在这条生产线上,提取溶剂消耗量由吨料300公斤降至3公斤,生产效率提升上百倍。

目前,晨光生物辣椒红色素的年产量已经破万吨,支撑我国辣椒红色素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由不足2%,提升至80%以上,为中国增加了一个世界第一的产业。

在辣椒红色素提取领域获得成功后,晨光生物把视野放到更广阔的植物提取行业,产品扩展到天然色素、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和天然精油、天然甜味剂、天然营养及药用成分、保健食品、油脂和蛋白六大系列上百个品种。

“我们在研发和成果转化上坚持小步快跑,改试验室小试、中试、大生产‘三步走’,为小试、中试、大中试、批量生产、规模化生产‘五步走’,确保项目成果成功转化。”卢庆国认为,晨光生物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敢闯敢试、创新引领。

晨光生物重视对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多年来,先后完成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6个科研平台建设;企业每年研发投入都在1亿元以上;拥有424件全球专利授权;荣获5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201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番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01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辣椒提取超临界工艺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2020年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吃干榨净”

抢占植提行业制高点

走进晨光生物甜菊糖事业部萃取车间,通道两旁一边是200米一字排开的拖链式浸出设备,一边是有序排列的金属管道和罐体。经过工艺技术改造,这个车间的甜菊糖苷产量由每天3.5吨提升到7吨,还同时提取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两种新产品。

一种植物,多种产品,把植物原料“吃干榨净”,这是晨光生物的“独门绝技”。

多少年来,辣椒被工业利用方式主要是两种:红色素或是辣椒素。因极性不同,红色素和辣椒素不能同时提取,提一种时,只能放弃另一种。

“目前的工艺资源利用率太低,我们能不能摸索一种同时提取两种成分的办法?”在一次出差中,卢庆国和连运河又萌发出了大胆的想法。

全行业都没人能做到“一提双得”,晨光生物年轻的研发团队就开始了向难题进军。

经过反复实验,他们最终发现一种适合两种产品同时提取的溶剂。但进一步实验发现,这种溶剂易产生过氧化物,存在爆炸风险。研发团队遍访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却始终未获得关于该溶剂安全性的明确研究结果。

后来,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根据研究提出,色素具有还原过氧化物的特性,这才让研发团队重新升起希望,最终研究出一套安全可靠的全新生产工艺。正式投产后,辣椒红色素的提取率提高了4%至5%,辣椒素提取率从35%提高到95%以上,而产品成本降低了近一半。

创新征途上的丰收,让晨光生物如登高峰,极目远眺,行业前景豁然开朗。

自此之后,晨光生物每提取一种新植物,都力求挖掘出更多新成分、新功效,实现更高效率的开发利用:从番茄皮籽中提取出番茄红素;从葡萄籽中提取花青素;从蒜片废水中提取大蒜素和大蒜多糖;在甜菊叶、万寿菊花渣中提取出珍贵的绿原酸、异绿原酸、万寿菊黄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我们已经验证异绿原酸具有降脂减肥功效,万寿菊黄酮具有抗衰老作用。”卢庆国表示,晨光生物将依托产业链优势,向大健康领域进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村企“联姻”

绘就惠农增收新画卷

在曲周县岳庄村甜叶菊苗圃基地调研,村民兴奋地说,种植甜叶菊每亩纯收入能超过5000元,人们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在晨光生物的带动下,种植甜叶菊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先选择。今年,曲周县甜叶菊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较去年翻了一番,受益农户将达6000户。

“把原料种植当作我们的第一车间,形成工艺技术优势和原料优势的叠加,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卢庆国说,为建立稳定的原料供给渠道,晨光生物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原料种植基地和生产线,既保证了原料品质,又保证了生产需要。

不光在河北,晨光生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等地实施了订单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统一种植标准、统一供给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害防治、统一风险定保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鼓励农民参与种植,实行保护价订单收购,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晨光生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建厂后,带动当地种植万寿菊10万亩,每亩可增收2000元,6万农户因此受益,万寿菊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致富花”;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晨光生物带动焉耆回族自治县辣椒种植面积由5万亩发展到70万亩。2024年,晨光生物在当地收购了相当于20多万吨干辣椒的辣椒颗粒,占当地辣椒总产量的一半多。由于晨光生物托市,10多年来当地辣椒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公斤10元左右,稳定了行业生态,保证了农民收入。

“晨光生物发展很快,销售收入从2019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70亿元。”卢庆国说,晨光生物作为从冀南平原成长起来的企业,未来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同时带动农业增收,和广大农民实现共赢。

2025-10-2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1586.html 1 持续创新,让“小作坊”走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