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正持续拓展。
今天,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正定)开幕,将通过一系列创新展览和活动,全面展示数字经济的前沿技术和应用成果。百余位专家学者、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代表、金融投资机构代表、国际相关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分享经验、推动合作。
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以数字经济冠名的国家级展会,从2019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博览会以“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积极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在数字时代浪潮中,数据已跃升为关键生产要素,如同石油、电力之于工业经济,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河北,公共数据归集转入常态化阶段,目前已完成数据编目79.4万条,归集数据8700亿条,可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丰富的语料资源。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4280条已同步至国家数据资源登记平台,覆盖医药、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登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面启动企业数据调查编目,建成转炉炼钢生产数据集、智能驾驶数据集等654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如石钢开发的“废钢定级图像”数据集涵盖各种常见的废钢类型图像,能够显著提升大模型判定废钢种类、等级的准确性。
可信数据在收集、储存、处理和传输过程中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准确性。然而,在当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要素流通共享不顺畅,仍是一个瓶颈。如何既让数据释放价值,又保护个人与机构的隐私,成为市场发展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可信数据空间”被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战略。
在应用层面,可信数据空间的落地将直接引爆多个关键领域的变革,成为创新的催化剂。例如,金融、医疗等行业的数据集将通过可信机制开放流通,为行业大模型训练提供优质数据供给,推动垂直领域智能化加速;政府内部的数据壁垒将被打破,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将变得高效、透明,政务数字化迈向更高阶段。
7月8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公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雄安新区在“城市”“行业”“企业”三大方向全面开花,和上海、广州、重庆、南京共同成为全国实现“三领域全覆盖”的城市。这一重磅成果标志着雄安新区在数据要素创新领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为打造数字中国标杆再添“硬核”支撑。
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雄安新区已建成国内最大规模区块链应用场景,综合数据平台汇聚数据超330亿条。中矿大数据、星网数科、大唐数科、大唐科创、三大运营商下属子公司等300余家疏解央企形成的创新集群,更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接下来,新区将推动政务、矿产、卫星等多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激活要素新价值。
省级层面,河北遴选出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15个,计划通过两年的试点培育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逐步构建运营规范、技术自主、生态协同、标准统一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体系,为数据安全有序流通提供有力支撑,把更多数据从“资源沉睡”状态释放出来。
本次博览会聚焦“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总展览面积超5万平方米,展示内容系统构建覆盖“产业生态—区域发展—生活应用—技术创新—跨境贸易—数字未来”六大维度体系;14场平行会议涵盖数据产业生态大会、中国首席数据官峰会、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和实践研讨会、京津冀AI大模型赋能教育发展大会等多个主题。
数字产业主题馆是核心展区,将展示数据在基础支撑、场景应用、资源整合、价值创造等方面的实际作用。在数字区域发展馆,河北八大主导产业和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一一呈现,尽显地方发展活力。数字生活应用馆将教育、医疗等生活场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场景生动展现,让观众直观感受数字生活的便捷。
博览会期间,正定作为主会场,将充分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活力,特别打造了“数字小院”、沉浸式古城巡游、“数智之夜·冰腾音乐节”等活动,融合前沿数字技术,为观众带来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科技新鲜感的逛展体验。
以数据为桥,以可信为基,共筑更高效、更安全的协作新生态。期待各界人士踊跃参会,共同见证金秋盛会的每个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