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苗苗 通讯员韩美坤)近日,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我省多地秋粮收获受阻、土壤墒情过重,对冬小麦适期播种造成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确保秋粮颗粒归仓与冬小麦安全越冬,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专家团队紧急研判,提出以“分类施策、科学应对、抢时抢墒、保质保量”为核心的玉米抢收与小麦抢播技术指导意见,助力全省稳产增收。
气象监测显示,10月上中旬,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一到二成,中南部地区达30—50毫米,局地超50毫米。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常年偏低1—2℃,土壤含水量持续饱和。
针对当前情况,专家提出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的“三个服从”,与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以促为主的“四补一促”技术路径,根据区域气候差异及土壤类型,制定差异化技术方案,达到“保秋粮、促麦播、防风险”三大目标。
在玉米抢收方面,对可机械作业的地块,优先采用履带式收割机,采取“分段收获+分段晾晒”模式,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对积水严重地块要及时组织人工抢收,减少损失。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或启动烘干,防止籽粒发霉,倒伏玉米要单独存放,避免混杂影响品质。
在小麦抢播方面,应当从适墒整地提质、精准播种保苗、肥水运筹优化三方面入手,加快田间排水,适时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并根据播期调整品种和播量,晚播地区可选用早熟品种并适当增加播种量。同时推广精密播种,确保播种均匀、深度一致;通过合理施肥,加强冬前管理,促进苗齐苗壮。
此外,专家提醒农户要加强冬前田间管理,注意防控病虫害,并采取抗逆减灾措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进行冬前镇压,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虚不压实”原则。同时,适时冬灌,盐碱地适当加大水量冲洗盐分,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当前,全省各地正积极行动,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各项措施,力争将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冬小麦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