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沧州新闻

沧州:选育推广适合盐碱地发展的农作物新品种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董肖飞 通讯员 刘杰

金秋时节,曾经的盐碱地化身为五彩斑斓的“大地调色盘”:黄骅冬枣垂挂枝头,中捷高粱翻涌红浪,海兴棉花绽放如雪,南大港的葡萄园里弥漫着醉人甜香。昔日的“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之地,如今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丰收生机。

古树新果 点“碱”成金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聚馆古贡枣园里,成片的枣林在秋阳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园内1067株百年以上古树依然枝干苍劲,其中198株树龄超过六百年,最年长的“嫡祖树”已逾770岁,至今依然枝繁叶茂,挂满红彤彤的冬枣。

“别看我们这是盐碱地,可种出来的冬枣格外甜。”枣农张如新向游客介绍。原来,盐碱地中丰富的矿物质阴差阳错地成了冬枣的“营养剂”,使这里的冬枣维生素C含量高,甜度也翻了一番。

近年来,黄骅市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推广枣树专用有机肥,不仅提升了冬枣品质,更实现了亩收益的增长。张如新算了一笔账:“一亩冬枣能收入一万多元。”

经过多年发展,黄骅冬枣产业已形成完善体系,种植覆盖9个农业乡镇。通过建立专业交易市场、设立城市直销站、拓展电商直播等多元渠道,黄骅冬枣不仅走进了各大超市,还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国外,成为盐碱地里长出的“黄金果”。

梨香四溢 有机“碱”证

秋收季,一走进海兴农场的特色碱梨种植基地,诱人的梨香扑面而来。村民们挎着竹篮、手持剪刀,穿梭在果树间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搬运。这里大部分是盐碱地,如今却因种梨出了名。每年从7月底到10月,这里陆续有梨果上市。

基地负责人李月林介绍,正是盐碱地中丰富的钾元素,成就了碱梨更高的含糖量和营养。但在此种梨并非易事,部分地块盐碱度高达千分之七。他们通过开沟淋碱、填铺玉米芯等方式改良土壤,并种植耐盐碱的杜梨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在专家指导下逐步让梨树茁壮成长。

瞄准高端市场需求,海兴农场坚持有机种植。他们以牛羊粪为底肥,人工与机械结合除草,利用防虫网、诱虫灯物理防虫,并引入“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提升梨树抗性和果实品质。

经过多年严格检测,2020年农场成功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尽管梨果外观普通,但因口感好,线上线下订单不断。“今年总产量预计比去年增产20%。除了销往沧州等周边地区,我们还与快递公司合作,通过冷链物流发往浙江、江苏等地,让外地消费者也能尝到咱海兴的清甜滋味。”李月林说。

多元丰景 沃野焕新

在南大港产业园区,耐盐碱谷子新品种“冀研谷12号”在极端天气下仍实现亩产317.9公斤。这一成果标志着盐碱地作物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扣村盐碱大棚内的“玫瑰香”葡萄迎来成熟季。种植户自豪地说:“咱这葡萄树种在盐碱地,长出的葡萄特别的甜。”

在中捷产业园区的2万亩高粱基地,成熟的高粱穗低垂着头,在秋风中轻轻摇曳,远远望去,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红地毯。十余台大型收割机齐上阵,所过之处,高粱穗被迅速“吞”进机器,转眼间就完成了收割、脱粒。

“这要是放在以前,得多少人忙活多少天啊!”中捷农发公司的负责人感慨道。如今,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还节约了成本。更妙的是,种植高粱还藏着改善土壤的“小心机”。原来,连续种植青贮玉米导致土壤“营养不良”,改种高粱并实行秸秆还田,相当于给土地做了一次“深度护理”,让盐碱地越种越肥。

近年来,中捷产业园区还将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先后引进了决明子、菊芋、棉花等耐盐碱作物,逐步走出一条“以种适地、生态循环、科技赋能”的盐碱地开发新路。

据介绍,立足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沧州市积极对接农业科研机构,吸引了小麦、食用豆、高粱、牧草、大豆等诸多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国家队”来沧,选育耐盐碱农作物品种,探索、示范、推广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技术,一批适合盐碱地发展的新品种正在助力沧州乃至全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盐碱地“多打粮”。

2025-10-0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0699.html 1 沧州:选育推广适合盐碱地发展的农作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