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梁静纯)沧州这座古城正以“护老根、育新芽”的思路,让千年运河“活”起来,成为生态、文化、民生与发展共融的纽带。
沧州大运河非遗展览馆内,运河沿线8省市的船工号子、吴桥杂技、沧州武术等非遗项目集中呈现。二层非遗体验区,游客可亲手制作运河古船模型,感受匠人技艺的温度;三层数字体验馆通过虚拟漕船,让历史场景与现实芦苇编织品形成沉浸式互动,展现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
针对断航四十余年的河道,沧州实施生态补水、清淤绿化,建成308公里堤顶路串联滨水景观,重现“波平如镜、岸柳依依”景致。如今,河畔步道、驿站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生态客厅”,清晨太极、傍晚嬉戏的场景勾勒出民生与自然的和谐画卷。
文化地标复建:南川楼修复后重现“南川胜览”盛景,2022年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乘船可赏沧曲桥、水幕秀及“狮城月季”等灯光图景。
工业遗存新生: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将老厂房、管道改造为艺术景观,工业非遗记忆馆陈列旧机床与老照片,成为年轻人打卡的“城市记忆展厅”。
全域旅游联动:园博园“一带三区”串联13市展园,吴桥杂技大世界、青县蔬菜观光园及沿线农家乐,让“运河游”带动乡村振兴。
今年“五一”期间,大运河中心城区吸引游客90余万人次,沧州位列全国“最受追捧小众旅游目的地”第六名。从历史文化到生态休闲,从工业记忆到乡村体验,运河沿线已形成“可散步、可听故事、可过日子”的文旅新业态,让千年运河成为续写城市未来的“发展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