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新兴技术,脑机接口技术不仅受到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伦理及法律专家的担忧。
北京医学伦理学会秘书长孙莹炜说,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引发安全性问题,比如植入设备的长期生物相容性、手术风险以及术后可能的免疫反应等;可靠性问题,比如传统非侵入式技术受信号衰减影响,高精度解码难度大;数据隐私问题,比如脑电信号直接涉及用户的隐私数据……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伦理办公室主任李晓玲表示,这项技术也面临耐久性与重复手术风险,植入式设备寿命受电池制约,重复实施手术增加了安全风险;软件与算法的故障与偏差,可能导致输出命令的错误,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伦理办公室主任白彩珍谈到,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脑机接口技术还面临着治疗与增强之间的平衡难题,可能形成超出“正常”标准的增强效果,甚至改变或提升健康的标准;能动性和身份认定的难题,患者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可能受到设备的影响;效益与公平之间的平衡难题,目前使用脑机接口技术的成本较高,且研发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由此必然会导致部分需求者(尤其是经济拮据的残障人士)难以负担。此外,如果研究者中止研究,已经植入脑机接口的患者该怎么办?她强调,要注重对研究参与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尤其是精神隐私的保护,只采集与研究相关的数据,并加强对数据采集使用保存的管理,防止数据泄露与滥用。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卫生法学系主任李筱永表示,大脑是代表人的本性和自我人格的器官,使用任何可能改变大脑功能的技术,即使是为了恢复或改善功能,后果都有可能是令人担忧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新的医疗技术用错了方向,会造成重大人体伤害甚至是人权侵害,所以有必要让法律介入脑机接口技术临床研究和应用中进行引导与规范,保障技术向善。但是,如果法律过度干涉,也会影响科研创新,阻碍医学的发展。如何划定法律介入医疗性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适当界限,值得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