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保定新闻

保定多维发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力

保定科普月系列活动现场。保定市科协供图

全国科普月保定主场活动互动区域的机器人展示。史博佳 摄

小朋友们参观学习。熊江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史博佳 通讯员 牛建哲 熊江 杨晓涵

近年来,保定市重点聚焦“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三个关键词,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科普活动,着力构建“重点推进、多点开花、各具特色、覆盖全域”的科普新格局。

丰富科普活动形式 点燃全民参与热情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2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保定主场活动暨启动仪式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举行。

本次活动由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保定市科协”)、莲池区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推动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

启动仪式上,为“2025保定十大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奖作品颁奖。

今年6月,保定市科协组织开展“2025保定十大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吸引全市各单位和广大科普工作者、爱好者踊跃参与。活动共征集科普作品100余件,在全市进一步营造了全民科普的浓厚氛围。

活动现场,全市优秀科普工作单位代表发言,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宣读全国科普月倡议书,还举行了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

在科普活动互动区域,来自各高校、科普基地、科普机构的30余家单位,带来50余种互动项目。其中,既有AI智能机器人、编程机器人、航空模型、无人机等科技体验项目,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食用菌培育、农业科技科普,还包含医疗健康咨询、爬行动物科普、蜜蜂标本展览及趣味科学表演秀等,吸引大量市民前来互动体验,了解科普知识。

“我们联合了保定市各成员单位,特别是联合各驻保高校、市属学会共同举办全国科普月启动活动,到现场进行科普互动。同时,我们结合生物医疗、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进行互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保定市科协二级调研员陈永先介绍,该市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集中在9月,主题活动贯穿全年,包括“科普嘉年华”系列活动、县(市、区)科普活动等,进一步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这场活动的落地,正是保定市科协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的缩影。今年以来,该协会利用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市属学会及高校、企业、园区科协,统筹县(市、区)科协围绕乡村振兴、防灾减灾、大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以“科普+”模式推进“科普+健康”“科普+创新”“科普+文旅”“科普+教育”,开展科普活动、科技培训、科普讲座及展教展示等500余场,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创新开展“百名教授讲科普”活动,发动河北大学、市心理卫生学会等20余家单位深入社区、高校、企业、学校、农村等开展百名专家讲科普活动100余场。

织密科普阵地网络

拓宽知识传播渠道

阵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支撑。保定市科协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小院、特色科技馆建设,并与学校、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合作,设立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等基层科普阵地,拓宽了科普传播渠道。今年上半年,该市新建市级科普示范基地25家,获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4家。同时,该协会充分发挥“保定博物馆之城”优势,用好现有100余家布局合理、属性多元、题材丰富的博物馆科普资源,通过建立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实施科普合作等形式,举办特色主题活动,持续拓宽科普传播渠道。

针对不同需求群体,科普服务向基层延伸。该协会深入开展科普惠农活动,多次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举办农业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科技意识;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当前,青少年科技教育蓬勃发展,该协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全力实施“英才计划”“雏鹰计划”,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加强与学校合作,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开设了科技兴趣小组、科技社团等,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参与科技活动的机会。

聚焦全民素质提升

构建科普工作大格局

保定市科协进一步细化牵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职责,建立了由29个部门参与的保定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机制。今年上半年,联合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在全市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等活动30余场;重点支持33家单位获批中国科协、省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经费196万元;大力推进主城区科普基地建设,在加强社区、农村科普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发挥中国古动物馆、新华书店、河北大学、儿童医院等大型科普场所、知名科普场馆的科普作用,持续开展科普教育、科普研学等活动,扩大科普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保定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不断完善科普组织机制,打造全市大科普格局,通过强化部门协同、高校协同、学会协同、社会协同等方式,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贯,积极整合资源,深入实施“科普+”战略,将科普工作与其他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构建跨界合作模式;开展系列科普活动,重点推进“百名专家讲科普”活动、高校社团联动活动、青少年科技赛事等,充分利用该市省级学会密集、高校资源丰富等优势,增强科普内容针对性,推动各项品牌活动走深走实;持续优化科普资源配置,用好全国、省级及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基层农技协、社区)、科技小院、特色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等,全年新增各类科普阵地不少于20家,重点推进大型科普场所、知名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品牌科普阵地5家,推动高校科普阵地开放,促进科技资源和展示场所科普化转型;加强科普自身建设,实施科普积分制,推行制度化、积分化管理,对积极性强、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在各方面优先给予支持。通过多维度发力,保定市正逐步实现科普工作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推进”的转变,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025-09-0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9456.html 1 保定多维发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