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牛琪
保定市医保局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等医保基金使用原则,呵护“小的”、照顾“老的”、保障“病的”、支持“新的”、挤掉“虚的”、打击“假的”,坚决做到“政策不失守、监管不失控、基金不赤字”,全力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更多可视可感的医保改革成果
推进医保码“一码付”、实现医保刷脸结算、研发医保电子地图和药品比价系统、通过AI赋能医保服务……保定市医保局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等医保基金使用原则,呵护“小的”、照顾“老的”、保障“病的”、支持“新的”、挤掉“虚的”、打击“假的”,坚决做到“政策不失守、监管不失控、基金不赤字”,全力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更多可视可感的医保改革成果。
积极推进科技赋能
提升便民服务质量
让群众就医购药更便捷。大力推广了“一码付”“刷脸”、“药品比价”小程序、医保“电子地图”便民措施,提升了参保群众就医购药的便利性。
利用前沿科技赋能医保服务。在全省率先将深度求索(DeepSeek)内置于“保定医保”微信公众号内,同时上线了“医保智能客服”服务,构建了“7x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矩阵。
抓实医保热线接诉即办。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医保热线办公室,对群众不满意的诉求,组织专人上门服务,做到了“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单子管到底”。今年以来,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各类平台受理群众诉求645件,开设医保专席接听来电8001件,办结率、群众满意度均为100%,在12345热线考核中连续两个季度居于全市首位。
推进门诊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新增了冠心病、病毒性肝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完成了病种扩围工作,提前完成了市政府2025年度民生实事。
传递医保便民惠民正能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成链条、成系列、成矩阵”开展了医保宣传,不断传递医保正能量,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医保带来的便利与实惠。今年以来,发布全民参保、政策宣传、打击欺诈骗保等系列内容378篇,全网浏览量达110万人次以上。
积极扩展政策范围
提升保障内涵质量
近年来,通过多层次部署推进、多部门合力攻坚、强化完善宣传引导等方式,保定市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不断提高待遇水平。该市开展了门诊慢特病保障,巩固提升了住院保障水平,全面建立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和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整合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并实施了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增强了统筹基金的共济能力,提高了参保群众的待遇保障水平。加快健全了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了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长效机制。特别是今年以来,全面取消了学生儿童门诊统筹起付标准;把大学生群体门诊统筹支付限额由300元增加到400元;把城乡居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起付标准由200元降低为100元;把职工医保高血压慢病的起付标准由500元降低为300元;把人工耳蜗及电子耳蜗植入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负担
不断调整优化目录。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药品目录已累计新增了835种新药好药,去年新增的“全球新”创新药达到了38种,创历年新高,“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导向进一步彰显。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过去用不起的新药好药相继纳入目录,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积极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需求导向,通过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发放生育津贴,使女职工在生育产假期间获得基本保障,生育医疗费用实现了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的全周期保障。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就能参加基本医保,实现了“出生即参、待遇即享”。将优化生育和辅助生殖项目纳入了医保,在医保支付上也向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倾斜。同时,实现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参保人通过手机即可申领,在生育期间第一时间得到经济支持。今年以来,直接发放生育津贴5891人次,共1.96亿元。
积极推进协同发展
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一直以来,保定市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决策部署,在市医改办的领导下,因地制宜推广三明经验,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因地制宜的精神落实到了医保工作的各个环节。
扎实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推进以DIP付费为主的多元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国家医保改革重大举措之一,目的是促进医院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从“为治疗过程付费”转变为“为治疗结果付费”。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病种分值目录库,取消了特例单议比例限制,同步推进康复类按床日付费工作,最大限度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同时,建立了医保数据工作组机制,定期向医疗机构亮出医保家底,促进医保数据和医疗数据共享共通,促进医保医疗更加同心同向,共同为患者服好务。
推进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从“事后结”、“按月结”转变为“即时结”、“次日结”,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周转率。今年以来,在向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预付3.2亿元周转金的基础上,通过即时结算,累计为定点医药机构拨付13.52亿元,进一步纾解了医药机构的“垫资”之困,夯实了医保赋能定点医药机构发展的“硬支撑”。
积极落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近年来,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我市已落地15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医疗服务项目全国统一、医疗服务价格全省一致”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立项指南的落地实施,对咱们保定市来讲,一方面,新增了一批填补诊疗空白、代表科技前沿、满足临床急需的技术项目,有利于加速推动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收费占比进一步提升,检查检验收费占比逐步降低,让医护人员专心提升医技水平的导向性更加明显。同时,逐步实现了医院收费项目一致、收费水平可比,让医院收费更清楚,让患者付费更明白。四是主动跟进落实集中带量采购。今年以来,共跟进落实国家、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59个批次1265个品种。扎实推进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进民营医疗机构、进基层医疗机构的“三进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积极维护基金安全
增强运行管理能力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该局聚焦“欺诈骗保和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不力、破解体制机制难点堵点”三个方面的重点,坚持排查与整改同步,整治与提高并重,规范与完善并行,通过“1+13+N”系列举措,科学合理规划医保资源配置,构建了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智能监管体系,推进了不网采不结算、不扫码不结算、超病种用药范围不结算等监管举措,推行了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推动建立了医保结算数据自动对比机制。
截至目前,累计优化完善了26项制度机制,特别是在市集整办指导下,印发了《保定市医保基金监管违法违纪线索、案件移送工作机制(试行)》,全面规范了医保部门向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的闭环管理,确保了线索处理全程可溯、责任可追。通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居民基金运行的安全度不断提升,群众对医疗保障的便利感、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