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时政

刘旭:让青春在西部闪光

□本报记者 李丽钧 长城新媒体 刘翼飞

消毒、打针、做标记……7月3日10时,刘旭和同事来到了养殖户艾尼帕·吾买尔家,熟练地给羊崽打疫苗。

艾尼帕·吾买尔说:“家里养了150只羊,畜牧站的工作人员刘旭经常到我们家给羊做防疫,还给我们宣讲惠农政策,这个小伙子特别负责任。”

不一会儿,几十只羊崽便完成了疫苗接种,刘旭和同事又赶往其他养殖户家继续工作。

刘旭是2024年新疆巴州面向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定向招募的“三支一扶”志愿者。去年9月,他来到巴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工作。

刘旭今年24岁,廊坊固安县人,2023年从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毕业。毕业后,刘旭想做一名基层志愿者,就参加了2023年河北省“三支一扶”招募考试,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录取。刘旭没有放弃,在家又准备了一年。2024年,他看到河北省首次组织的赴疆“三支一扶”计划,非常感兴趣,立即选择报考。经历了笔试、面试、体检等流程,通过了巴州的定向招募,他终于成为一名赴疆“三支一扶”志愿者。

刘旭说:“25年前,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为我们树立了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榜样。选择到巴州的基层工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会珍惜在疆工作的每一天,尽快熟悉岗位,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基层。”

刘旭所在的四十里城子镇畜牧产业以饲养羊、牛、家禽为主,全镇有4.9万多只羊、2900多头牛。

去年9月,刘旭刚来到畜牧站,正赶上每年两次的动物防疫工作,这段时间是站上最忙的时候。

9月的巴州秋高气爽,室外温度也就是25摄氏度左右。“我们每次去给羊和牛做防疫都需要穿防护服,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一上午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卫生间,即使是秋天,防护服里的背心一个小时就能拧出水来。”刘旭回忆说。

初到岗位时,刘旭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一来就有这么重要的工作要干,紧张的是之前没有接触过养殖户,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羊和牛,不知道能不能干好。

“你别看我现在给羊崽打疫苗比较熟练了,其实我刚来的时候就是个‘来添乱的’。”刘旭笑着说。

“给动物做防疫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一次我和站长、同事们一起去一个养殖户家里,这个养殖户养了400多只羊和60多头牛,我正准备给牛做防疫的时候,有头牛突然向我冲过来,我身高一米八多,那头牛比我还高,吓得我抱头就跑。站长和同事们只能停下手中的活来解救我。”想起那次经历,刘旭至今仍心有余悸。

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站长阿依吐热汗·阿巴拜克说:“刘旭是我们这里首批来自河北的‘三支一扶’志愿者,他很快就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来,不怕苦不怕累,人还非常勤快,总是主动问我们有什么工作需要他做。和我们一起到养殖户家里做动物防疫工作,一天要给七八百只羊打疫苗,工作很是辛苦。”

“现在我更能深刻理解基层工作的意义。”刘旭表示,除了为养殖户带去政策福音、生活希望,基层一线的工作经历也让自己的阅历更加丰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三支一扶’工作虽然比较辛苦,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它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了这次经历,今后的工作生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勇敢面对,坚定地走下去。”刘旭坦言,如今自己已顺利完成了从“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起初自己那些在校所学的知识会不会与基层工作脱节的担忧也“烟消云散”。他正体验着不一样的青春风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025-08-2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8838.html 1 刘旭:让青春在西部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