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郝艳飞 刘天宇
近日,在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的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几位村民正在田间辛勤劳作。56岁的刘桂云蹲在黄芩田埂上,手机屏幕里,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赵春颖教授的声音清晰传来:“桂云,把检测仪再往根须深处插两厘米,那里的黄芩苷含量最准。”
这是承德市、滦平县两级科协搭建的“云端问诊”平台,如今已成了药农们离不开的“科技靠山”。
从昔日零散的薄田,到如今连片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热河中药花海小镇不仅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更成为集“花卉观光、特色采摘、乡情体验、商务会议、中药科普、养生康体”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中药材产业富了百姓,美了村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动力。而这场蝶变,离不开承德市、滦平县两级科协持续“牵线引智”,为乡村发展开出的致富“良方”。
科协搭台
“智囊团”给土地开药方
“热河黄芩”在中药材圈内声名远播,但在其核心产区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却鲜为人知。
刘桂云至今记得2018年那个春天,承德市、滦平县两级科协相关负责人带着技术员翻山越岭而来,手里攥着份《燕山中药材资源图谱》,“他们蹲在我家地里扒土,说这黄褐色土壤(褐土)种黄芩能行,我压根不信。”那时的下营子村,守着肥沃土地却难致富。传统玉米种植亩产收益不足千元,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两级科协深入调研发现,村民对种药材既向往又顾虑重重:“怕技术不过关,怕销路没保障,更怕投入打了水漂。”
“农民缺的不是勇气,是底气。”承德市、滦平县两级科协当机立断,启动“道地药材科技赋能计划”,首要任务便是请来“懂行的人”为土地把脉。承德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专程赴承德医学院,成功邀请到以赵春颖教授为首的专家“智囊团”。很快,“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试验基地”的牌子便挂在了园区,赵春颖教授带着学生住进了临时板房。
2018年5月,一场特殊的“土地会诊”在下营子村田间召开:承德市科协协调的土壤检测车直接开进地头。经精密仪器检测,土壤中黄芩苷含量高达13.6。“市面上优质黄芩的黄芩苷含量能达到7就不错,咱们这儿的含量比优质标准高出近一倍,这就是道地药材的绝对优势。”参与检测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难掩兴奋。
热河中药花海小镇由承德久财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倾力打造。谈及当初为何选择在此打造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为核心的花海小镇,公司运营经理刘文桐道出缘由:“我们位于滦河沿岸的燕山腹地,这里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拥有种类500多种,可开发利用的达300多种。承德市、滦平县两级科协为我们精准对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等顶尖高校院所,这才让我们心里有了底,敢于大刀阔斧投资。”
该公司流转了乡亲们手中的2200亩土地,仿野生种植黄芩、黄芪、杏仁、苍术、桔梗等120余种中药材,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绿叶生金
好药材变出好“钱景”
依托热河中药花海小镇,承德久财农牧公司建立了燕山中药材展览馆、中药种植科普基地、中草药茶体验馆等丰富的实践场所,让研学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燕山中药材展览馆内,射干的根茎切片、苦参的种子标本陈列有序。承德医学院的学生正向游客讲解:“您看这苍术的断面,朱砂点越多,药效越好。”一旁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制作香囊,将薄荷、紫苏叶塞进布袋,空气中顿时弥漫开沁人心脾的清凉香气。
最热闹的当数中草药文化体验中心,桔梗、千日红、茯苓、蒲公英、玉蝴蝶、山百合、金银花、金盏菊等药材琳琅满目。货架上,养颜茶、黄芩茶、鼠尾草纯露、香囊等深加工产品摆放得满满当当。销售人员介绍,周边游客常来品尝购买药茶,远方顾客则直接通过快递下单。“黄芩茶是明星产品,线上线下单日销售额最高能冲到3万元!”
“传统种植往往只取根茎,每年大量中药材的叶子被废弃,实在可惜。”赵春颖教授拿起一盒黄芩茶感慨道,“中药材浑身是宝,只有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本草拾遗》早有记载,黄芩嫩叶可制茶清火。”专家的一席话点醒梦中人。承德久财公司迅速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当第一捧嫩芽化作澄澈金黄的茶汤时,老茶工王仲华眼眶湿润:“我们苦苦守着的叶子,真变成金叶子了!”
产业裂变效应接踵而至。目前,热河中药花海小镇黄芩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亩产约2000斤。凭借过硬的品质,小镇已与北京同仁堂、颈复康药业、奇滦药业等知名药企签订长期订单,年销售额约2400万元。黄芩茶产业蒸蒸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稳稳超过万元。
花海小镇景区内,跑马场的欢呼、儿童乐园的笑声与阵阵药香交织飘荡。村民王秀莲的农家乐里,药膳宴席正开。“这道黄芪炖鸡,用的就是咱自家地里的黄芪,专家说最能补气。”她盘算着收益,“周末两天能挣2000多块,以前得外出打工,现在守着家就能挣钱。”
滦平县发改局一级主任科员、县科协副主席段国兴表示:“县科协通过‘牵线搭桥’,联系省中药材产业顾问组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有效整合了资源,为中药材企业的规范化、高效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小镇侧重道地中药材的品种保护、人工栽培、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现已初步建成全省首家燕山中药材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刘文桐自豪地说,公司打造的热河中药花海小镇于2024年成功获评国家级4A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花海药香
产业链平添新动能
科协播下的科技种子,如今已蔚然成林。智慧农业平台上,温度湿度、病虫害预警信息实时跳动;文旅无人机编队在空中精准勾画出“热河药谷”的壮丽图景。更让刘文桐惊喜的是“低空药探”项目——游客佩戴VR眼镜,即可跟随无人机视角,在空中俯瞰并识别地面药材:“地上赏花海烂漫,空中识百草精妙,这才是深度体验!”
今年6月,热河中药花海小镇的上空增添了新的韵律。在承德市科协的推动下,“承德市无人机学会科技示范基地”在此揭牌。
该基地以“无人机技术赋能全产业链”为核心目标,依托小镇的中药材产业优势,重点聚焦智慧农业与低空文旅两大领域的创新实践。智慧农业方面,启动了“中药花海低空巡航系统”,搭载智能传感器的无人机可实时监测黄芩、黄芪等药材的生长态势,为精准种植、病虫害预警和科学施肥提供强大数据支撑;低空文旅领域,则创新性地将万亩花海打造成“空中画廊”,并计划推出“无人机领航探秘”项目,游客通过智能设备实时欣赏航拍美景,同步学习中药材知识,实现“地面赏花、空中识药”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承德市无人机学会负责人表示:“科技示范基地的揭牌,开启了‘无人机+文旅+农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学会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无人机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示范,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贡献科技力量。”
展望未来,刘文桐指着规划图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在稳固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将突出‘健康’主题。依托新建的中药材科技研发中心,加大种子种苗繁育和标准化种植技术研发力度;瞄准高端市场需求,开发系列养生保健产品和功能性饮品;同时,围绕中药花海观光和田园生活体验,大力发展自驾游、康养游、深度乡村游等业态,让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带富一方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