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针对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分析

□吴宏增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充分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特点,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颈椎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从西医角度来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这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其次是颈椎生物力学失衡,长期低头、姿势不良等因素导致颈椎稳定性下降。第三是炎症反应,退变的椎间盘组织释放炎性介质,刺激周围神经组织产生疼痛。最后是机械压迫因素,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直接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西医诊断颈椎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受压部位不同,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西医治疗颈椎病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等。

中医将颈椎病归为“痹证”、“项强”等范畴。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阻络为标。

中医治疗颈椎病方法丰富多样。中药内服讲究辨证施治,风寒湿痹型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气滞血瘀型选身痛逐瘀汤,痰湿阻络型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肝肾不足型投以独活寄生汤。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

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不是简单的方法叠加,而是优势互补的有机整合。在急性期,西医的消炎镇痛药物能快速缓解症状,中医的针灸推拿可疏通经络、松解肌肉痉挛。在缓解期,西医的运动疗法改善颈椎稳定性,中医的汤药调理可补益肝肾、调和气血。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后配合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能促进康复。

具体结合治疗方案可参考以下流程:首先通过西医检查明确诊断和分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急性期采用西药控制炎症,配合针灸镇痛;亚急性期加入推拿理筋和中药调理;慢性期重点进行功能锻炼和体质调理。对脊髓型颈椎病等严重病例,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术后辅以中医药康复治疗。

预防颈椎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以8-15厘米为宜;加强颈部锻炼,注意颈部保暖,避免空调直吹。饮食方面应多摄取含钙、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体现了整体观念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优势。通过两种医学体系的协同作用,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改善体质,预防复发。未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颈椎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有效。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2025-08-2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8246.html 1 针对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