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世界第三大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却是孕育着多样性生物的神秘殿堂,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保护区之一。
在这片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土地上,藏着自然界生存大师——甲虫。作为高原“清道夫”,它以小小身躯维系着生态平衡,每一只都是鲜活的生存手册。小甲虫如何谱写出生存的奇迹乐章?荒野追梦人,如何书写生态保护的“中国答卷”?今年这个盛夏,长城新媒体记者跟随河北大学任国栋教授团队,深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青藏高原甲虫的“生存智慧”,解锁可可西里的“生命奇迹”,开启了一场“极地寻甲”的科学远征。
任国栋教授长期研究昆虫的种系形成和进化,是国内研究拟步甲虫首屈一指的专家。他曾43次带领团队深入青藏高原,进行新物种探寻和标本采集。2002年至今,团队已经发现200多个新物种,7个新属种,1个新亚族。
此次科考过程中,团队发现了一种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刺甲”。这种甲虫个头很小,通身又黑又亮。据任教授介绍,这样的体貌特征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作为高海拔地区的“常住民”,甲虫们有独特的生存智慧:较深的颜色更有利于吸收阳光热量,以对抗严寒;较小的形体更便于藏匿在植物根部或石头缝隙,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任国栋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的甲虫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发育速度非常快。甲虫的一生会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尽管不同种类甲虫的发育速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像这里的甲虫3到4个月就发育成熟仍属少见。这些和时间赛跑的小家伙,还有一个尚未揭开的谜团——它们的寿命究竟有多长?任教授说,这些秘密都有待学者们继续探索。
追寻新物种的微光,探索生命的极限,科研人员在孤独与跋涉中不懈寻求科学的答案。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霍少轩 李泽凯 郭宇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