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政

探寻文明印迹

——河北博物院项目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项目文本教材。河北博物院供图

为银龄群体开展主题课程。河北博物院供图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郑梦婷

近日,河北博物院以“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项目成果为核心依托,申报的“探寻文明印迹 创新博物馆教育共享模式”项目,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作为河北地域历史文化传播展示的窗口,博物馆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活化利用地域历史瑰宝?这是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工作者近年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项目正是基于此诞生,该项目以观众需求为导向,以河北地区丰富的文物文化遗产为依托,打破文物课程单体化开发的囿限,精选三百余件代表性文物串联起河北地域历史,以文物为点,探寻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创新构建时空维度,创新文物阐释模型,形成涵盖两百万年时间跨度的体系化历史课程。

创新文物阐释模式

凝练系统化主题课程

“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项目将河北地域历史根据时间顺序分成12个大的阶段,以200万年的时空跨度构建完整认知体系,将文物创新性融入地域文明发展轴线之中,以文物为“点”来串联历史,形成“阶段历史分期+文物实证链”的复合框架。

项目将河北地区两百万年人类史、上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浓缩于12期体系化课程之中,形成文本教材+数字化教学材料相辅相成的课程教学材料包。

项目小组在多次讨论中达成共识,选择采用“物-史-人”三位一体的阐释模型,从文物遗存的物质性实证出发,通过多学科交叉方法串联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科研成果,佐证并动态重构历史图景。并以历史语境为桥梁,深度提取文物背后蕴含的造物思想、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观,实现由“文物实证→史实重构→人文价值提炼”的文物创新阐释模式。

设计分众化课程

进行立体化项目实施

“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课程实施采用涵盖全龄段的分众化设计,在课程整体框架内,每一期课程根据受众群体的文化层次与文化需求进行调整,形成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社会教育课程。

2024年,“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首期系列课程面向银龄群体开展。在课程推出前,河北博物院对银龄观众群体进行了随机采访,收集了大量的观众建议。

经过对观众建议的总结分析,针对老年观众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积累,对文物兴趣更为浓厚的特点,项目组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了文物讲解赏析的比重,弱化了普及性历史知识的介绍,使其更符合银龄群体的喜好与需求。课程形式也以互动交流为主,知识分享为辅,以参与公众为主导,增强探究自主性与参与体验感。活动获得广大银龄群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不少观众全程参与了12期完整课程,课程完结后依然意犹未尽。

中小学生是博物馆教育项目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扩大“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系列课程在中小学生中的传播和影响,可以使博物馆教育有效衔接学校教育,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面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群体,课程内容与形式也进行了分众化设计与调整。河北博物院不仅在院内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课程,还依托馆外流动服务项目“传统文化惠万民”,将“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课程送进石家庄上京小学、保定曲阳燕南学校等中小学校园,全年开展公益课程30余次,服务学生1500余人。

此外,项目还与省内各地方博物馆、景区、文保单位等合作,倡导京津冀三地联动,开展联合共享主题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活动。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云”教育传播,进一步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京津冀联动共享

搭建广泛化共享平台

项目研发的12期主题课程,每一期联动不同的文博单位,都可以生成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线路。例如,2024年,“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项目与临城邢窑遗址博物馆联动,结合“隋唐盛世 河北三镇”课程内容为临城第三中学的学生开展了多期“探秘唐代名窑——邢窑”主题研学活动。

“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构建的时空维度,纵跨两百万年历史,横跨河北省内全域,对全省各地方博物馆以及文博单位具有普遍适用性。结合当前文旅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河北博物院依托“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项目已与张家口博物馆、蔚县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等20余家省内中小型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构建深度共生模式,积极探索开拓“博物馆参观+实地研学+文化旅游”文旅融合的实施模式。

在发挥省内龙头馆引领作用的同时,河北博物院还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文物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促进京津冀高效联动。“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项目以现有成果为基础,联动京津冀博物馆学(协)会,串联起三地的文博单位,遴选三地优质文物资源,开展“溯源文化”“探寻历史”“抗战记忆”三个主题的京津冀博物馆教育课程联合共享活动。

为了进一步拓宽项目资源共享空间,河北博物院还以科技赋能文物资源转化,利用研发的数字化教学材料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教育课程,联动京津冀三地文博单位整合优质课程资源,筹建课程资源共享库、教育导师共享库,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开发资源共享、师资共享、线上互动等功能,提高项目传播的影响力。

“本次入围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是河北博物院‘探寻文明印迹 创新博物馆教育共享模式’收获的阶段性成果。”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刘卫华介绍,“今后,河北博物院还将进一步联动京津冀三地更多的文博单位,搭建更为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开展更多形式的联合主题活动,发动串联更多的社会力量,实现更为广泛的文物、教育资源共享,为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努力。”

2025-07-30 ——河北博物院项目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6887.html 1 探寻文明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