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马心依 通讯员刘海波)地处燕山北麓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始终将“三农”工作视为乡村振兴的基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持续加大政策倾斜与资源投入,全方位守护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
科技赋能扎紧“米袋子”
端稳粮食安全饭碗
丰宁县委、县政府深刻践行“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理念,今年以来,成立“三农”工作专班,与各乡镇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机制,组建专项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督导春播进度。通过政策激励与科技支撑双轮驱动,全县完成玉米、燕麦、小麦等主粮作物播种88.5万亩,其中净作大豆0.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3万亩。
此外,该县聚焦“防早衰、防病虫、增单产”的核心目标,针对玉米、燕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从6月下旬开始,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分片包联各乡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指导服务。技术人员通过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学等方式,指导农民科学进行水肥管理,精准开展病虫害动态监测与防治,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最大潜力,全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产业升级编牢“菜篮子”
构建四季鲜供网络
丰宁满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以及“小规模大群体”的特色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目前,全县西红柿、白菜、甘蓝、豆角、辣椒、胡萝卜等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18.4万亩,较去年增加0.4万亩。
据了解,今年全县蔬菜总产量预计将达到66万吨。这些蔬菜不仅能错季供应京津地区及全国各大市场,还将出口至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当前,大部分蔬菜正处于生长关键期,长势良好,为蔬菜和食用菌市场的充足供应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该县“菜篮子”工程突出时序衔接,积极引导露地菜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分批次采收,有效避免了集中上市导致的价格波动和滞销问题。在设施菜方面,推进暖棚轮作,提前做好秋冬茬育苗和定植准备,确保在蔬菜淡季能够持续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模式创新夯实“肉案子”
打造绿色养殖样板
截至6月底,该县通过“养殖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和奶牛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肉牛存栏23.1万头、奶牛存栏2.1万头,奶产量达4.04万吨;肉羊存栏32万只,规模化养殖场达221家;能繁母猪存栏量达1.3万头,为肉类市场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
为进一步提高肉牛质量和养殖效益,该县大力推广冷配技术,计划年内实施肉牛、奶牛遗传改良6万头。目前,已实地验收3000余户的2.2万头肉牛和奶牛,通过科学改良,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供应质量,还实现了产业效益的双提升,让养殖户切实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
政策红利精准“给票子”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丰宁满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今年,该县已完成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核查工作,并及时发放补贴资金6527万元,惠及全县8万户农户,有效调动了农民保护耕地、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在农机补贴方面,今年争取到上级资金43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累计达790万元,这笔资金将惠及1700户农户,帮助他们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该县还争取到报废补贴资金13.89万元,目前正在推进前期的宣传推广工作,引导农户及时报废老旧农机,更换新型环保农机具。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协同发力,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春播希望到秋收喜悦,从田间管理到市场开拓,丰宁正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守护着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