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静
在沧州市区维明路上,一家寻常面馆的玻璃上贴着一张海报,上面写有“生活不易 人间有爱”“免费吃饭”等字样。那些遇到困境不好意思开口求助的人,只需用一句心照不宣的“暗号”——A套餐,就能免费吃上一碗面条。
一份面加一个鸡蛋,成本不高,对于店主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对于那些“特殊客人”,却能填饱肚子。
“A套餐”之所以打动人心,还在于“暗号点餐”的方式。在外漂泊,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困境,难免囊中羞涩,想开口求助,许多人又往往拉不下脸,过不了心里那道坎。这份名为“A套餐”的温暖约定,就像一座守护尊严的桥梁,不仅仅有对生活不易的理解,更饱含着一种尊重,驱散了窘迫、自卑。用店主的话来说,“能避免尴尬。”
而这份理解和尊重有着将心比心的考量。店主说:“因为自己是一路打拼过来的,懂得创业的艰辛,所以在自己有能力时总想尽己所能帮别人一把。”
据店主回忆,面馆开业第一天,就在门脸上贴了这张海报。他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在心里默默期盼:那些曾接受这份暖意的人,若日后有了能力,能把善意像接力棒一样,传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说,只要店面开着,会一直将此事做下去。
与简单施舍不同,这种“我懂你的难”,没有居高临下的俯视,只有推己及人的体谅,更有悄然生长的善意。也许有人会问,无需解释,无需证明,不担心有人蹭吃蹭喝吗?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一年来,只有5位陌生人到店里点了“A套餐”。相反,这家面馆免费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A套餐”的事被发到网上后,引来众多市民关注和点赞,沧县旧州镇的4名男子专程开车来到店里吃面。他们说,来店里吃碗面,为店主的爱心之举出一份力。有人在网上留言表示,为好心店主点赞,愿意去店里做义工。这份朴素的“力所能及”,正在形成一种无声的示范,善意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会因“自带优越感”变得冷漠而疏离,而“A套餐”就像一扇希望之门,让人体会到善意与尊严同行的美好,更升腾起共建和谐社会的烟火气。
友善不分先后。事实上,类似“暗号”在全国多地的餐饮店都有出现,也都指向一个主题——如果你有困难,可以免费吃饭。这些店主大多自己“淋过雨”,也都被人“留过饭”,感受过温暖,所以懂得他人的难处,更愿意替别人撑把伞。一顿顿热饭,一份份爱心,为困境中的人送去体面、点亮希望,也汇聚成一股股暖流,传递着人性中的善良与关爱。
“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做暖心的事,来帮助更多人。”带着店主的期待出发,让善意与尊严的光芒照亮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