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秦皇岛新闻

秦皇岛上半年生态治理交出“高分卷”

秦皇岛市上半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95全省第三

PM2.5浓度降至30.4微克/立方米

1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6.7%

6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同比下降21%

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郭政)七月的北戴河,清凉的海风拂过海岸,碧海蓝天下,游客们举着相机记录着“水清滩净”的生态画卷。这份夏日限定的美好,藏着秦皇岛市上半年生态环境治理的“硬核答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95全省第三,PM2.5浓度降至30.4微克/立方米,1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6.7%,6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同比下降21%,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旅游旺季保障攻坚战啃下“硬骨头”……

护航旅游季

织密生态保障网

作为滨海旅游城市,每年夏季的“旅游旺季”是秦皇岛的生态“大考”。今年,这座城市以“问题清零”为目标,提前半年进入“备战状态”。

在入海河流治理上,5700余万元专项资金投向饮马河、洋河等重点流域,王深港、龙凤河污水处理厂完成工艺改造,河口清淤、橡胶坝修缮同步推进,戴河、人造河等水系互通工程打通“活水链”,直接推动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削峰”。在雨污水管网排查中,主城区30.1公里污水管道完成更新,694公里管网被疏通,北戴河片区331公里管道、2508座污水井清淘完毕——连“毛细血管”都畅通了,河水自然更清澈。

大气治理同样“精准发力”,17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实现全覆盖检测,4138辆次重型柴油货车接受检查,43家机动车检测机构被技术巡查。更聪明的是“六参数走航监测”,像给空气做“CT”,2574条高值问题2小时内改善率达82.25%,夜间SO2、NO2频发站点的问题被“揪”出整改40余处。

水、气、应急“三管齐下”,换来的是青龙河、新开河、饮马河获评“河北省美丽河湖案例”,旅游旺季的生态底色更亮了。

攻坚污染防治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组合拳

生态治理没有“淡季”。上半年,秦皇岛市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场发起“全面进攻”。

蓝天保卫战,科技手段唱主角。京能热电、秦发电等2家企业冲刺“环保绩效A级”。300家涉VOCs企业集体更换活性炭,4家企业完成无组织废气提升改造,12家企业治理设施“升级换代”。扬尘管控更“严”,989次工地检查,694个问题及时整改,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超95%,秸秆焚烧火点“零发生”。

碧水保卫战,流域治理是关键。总氮削减“以月保年”方案落地,1785家养殖场被排查,206个问题被整改;1964个入河、170个入海排污口被常态化巡查,中阿化肥等4家企业初期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完成。水源地保护“零容忍”,专项调查、违法行为整治双管齐下,3个地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净土保卫战,安全利用是底线。20个地块经调查确认无土壤污染风险,可安全利用。青龙满族自治县矿山历史遗留固废治理项目进度超90%。农村环境整治“接地气”,41个行政村完成整治,28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见效,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北戴河区正冲刺“美丽乡村先行区”。

升级治理力

智慧赋能筑牢生态屏障

生态治理要“治”更要“智”。上半年,秦皇岛市用“创新”给生态保护装上“加速器”。

智慧监管“提效率”。2个噪声自动监测点位联网,145个渔港高清摄像头“上岗”,渔船消声器安装率100%,航道浮球引导让船舶噪声“降下来”。非现场执法更“审慎”,36件案件不予处罚,免罚475万元,“刚柔并济”更有温度。

绿色动能“加速跑”。8个大气、水、土治理项目被谋划储备,总投资1.91亿元,拟争取中央资金1.487亿元。“无废港口”“无废景区”试点创建,探索“政校企”协同治理新路径,钢铁、水泥行业碳市场管理平台测试完成——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

从碧波荡漾的入海河流到湛蓝如洗的夏日天空,从整洁宜居的乡村到智慧高效的监管体系,秦皇岛市用半年时间交出了一份“生态高分卷”。

2025-07-2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6346.html 1 秦皇岛上半年生态治理交出“高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