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政

河北首票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落地

本报讯(记者烟成群 通讯员赵永霄 闫雄伟)近日,在唐山港京唐港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2.02万吨进口铜精矿“保税混矿”成品矿经石家庄海关所属京唐港海关监管合格后通关放行,标志着河北省首票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落地。

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是依托保税政策优势,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品位的进口铜精矿进行科学配比、混合加工后供给下游冶炼企业使用的一项新型业态。保税状态下,铜精矿混矿产品在实际出库进入国内市场前无需缴纳关税、增值税等税费,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同时,混矿后的标准化产品可直接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省去厂内二次混合调配的时间和设备投入,降低生产环节成本。

为保障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顺利落地,石家庄海关坚持“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双向发力,积极探索“口岸—中心”双轮驱动等适应性监管模式,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改造智慧监管系统,实现铜精矿从口岸进口到成品出中心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动态监控,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相较以往,在海关‘口岸—中心’双轮驱动监管模式下,铜精矿可以从口岸直接运抵保税物流中心,货物通关时效提升了近40%,预计每年可为我们节约倒运和货损成本约3600余万元。”中铜(唐山)矿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常胜说,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落地后,该公司计划年内完成混合加工量80万吨以上。

石家庄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保税混矿’业务配套产业集群结构,发挥唐山港能源材料主枢纽港功能作用,推动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2025-07-1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6283.html 1 河北首票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