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期
1980年代
河北肃宁针纺产业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从最初的边角料加工起步,不断发展壮大。当时,肃宁从事纺织、服装业的个体户主要分布在万里镇、师素镇,总数近百家,主要产品为棉纱、棉纺内衣、松紧带等。
发展期
1990—2024
1999年,西方国家一度放开纺织品配额限制,使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得到快速发展。受此带动,肃宁纺织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6月,肃宁县针织商会成立,并荣获“全国‘四好’商会”称号。
2018年,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肃宁“中国针纺服装名城”“全国纺织品生产流通示范基地”称号。
2019年,肃宁县与中国工程院贲德院士签订合作协议,在肃宁成立中原纺织公司院士工作站,通过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成果转换、产品推广,为肃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2022年,肃宁提出大力实施“电商兴县”战略,要求持续强化人(人才)、货(货品)、场(场地)、贸(贸易)、流(物流)、展(会展)六大要素支撑,并通过“聚、融、促”的发展路径,推动人、货、场在肃宁聚集,线上和线下、域内和域外、生产和直播相互融合,不断加快以销促产、以产促转进程,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电商产业中心”。
2018—2023年,肃宁连续六年成功举办针纺服装文化节。
2024年1月,肃宁县服装行业协会揭牌。通过发挥服装产业协会资源整合作用和华斯公司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优势资源充分共享共用,达到“1+1>2”的效果,实现大服装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繁荣期
2025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肃宁已经形成了集织布、印花、制衣、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系统产业链条,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2025年1月,位于肃宁县的沧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建设。这是沧州市、保定市、衡水市三个地区唯一的B型保税物流枢纽,也是唯一具备1210跨境电商模式运营资质的战略平台,融合了普通保税仓、跨境电商仓、冷链恒温仓等多元业态,配套海关附属设施,构建起全链条、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矩阵。
全县共有各类针纺服装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相关辅料厂家1244家、规上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155亿元。年生产圆领文化衫7亿余件,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年生产卫衣、保暖内衣3亿余件,占全国40%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圆领文化衫生产基地,运动卫衣和保暖内衣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未来展望
肃宁县以补链、强链、延链为核心,以品牌引领、龙头带动、园区承载、数字赋能、要素支撑为抓手,强力推进针纺产业品牌化、规模化、数字化、创新化、园区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肃宁“中国针纺服装名城”的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