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晨辉 通讯员 梁洁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专家团队走进定兴县医院开展大型义诊及病情解读活动,像这样的北京专家团队到县医院义诊今年已开展了7次,为县域百姓带来优质的医疗资源与贴心的健康服务。
“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家门口”享受北京医疗资源,在定兴县已不是新鲜事。这正是该县不断提升医疗诊疗能力,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通过加强合作与指导,让优质医疗在基层“落地生根”。
绣花要得手绵巧。2023年,该县整合2家县级医院、16家乡镇卫生院成立定兴县医疗卫生集团,形成“预防—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联动,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吸引京津优质资源赋能,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实施。
2023年,该县首届“北京名医行节”大型义诊活动启动,来自北京三甲医院的十七名专家,汇集在定兴县中医医院,让广大患者不用出县,就能在家门口享受权威专家的诊疗服务。
截至2025年,“北京名医行节”已开展两届,累计惠及群众2200余人次,真正让百姓实现了北京专家看病“零距离”;同时,北京肛肠医院、北京和平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广安门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在该县县医院、中医医院开展定期坐诊、远程诊疗、人才帮扶等多项内容,全力搭建医疗共同体平台,推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健康红利”。
与此同时,保定妇幼保健院、保定第二中心医院等市级三甲医院与该县进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合作,对口帮扶成果显著。2024年,定兴县妇幼保健院在保定妇幼保健院的帮扶指导下,科室门诊量突破10072人次,同比增长25.3%;定兴县医院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眼科专家的帮扶下,成功引入玻璃体注药术,填补了眼科新技术诊疗空白。
与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签约合作,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实行党建共建,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学特色中心五家首都医院签订帮扶合作协议……今年,定兴县医疗卫生集团在招引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上“战绩累累”。
医疗卫生集团的成立及上级医院的技术赋能,定兴县医疗诊疗能力大幅提升。该县先后建成卒中防治、国家胸痛、初级创伤救治“三大救治中心”,成功搭建心电、影像、远程诊断、检验、消毒供应“五大共享中心”。
服务下沉
基层诊疗有“医”靠
“中药要先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20分钟。”近日,在张家庄乡卫生院,定兴县医院中医科骨干医师、张家庄乡卫生院挂职业务副院长张怡东正在嘱咐患者煎药技巧。
今年2月,定兴县医疗卫生集团选派16名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担任“挂职业务副院长”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由此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服务机制,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技术帮扶,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张怡东便是其中一员。
初来乍到,张怡东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她搭建起中医诊疗体系,将针灸、耳穴压豆、理疗、拔罐、穴位埋线等多项中医技术引入卫生院。短短数月间,累计诊疗患者超百人次,中医药复诊率显著高于院内平均水平,用疗效赢得了百姓口碑。尤其是耳穴压豆技术从筹备到落地仅用了两周时间,目前已为数十位患者缓解了疾病困扰;针灸治疗更是成为“明星项目”,不少饱受颈肩腰腿痛折磨的村民通过中医调理重获健康。而备受期待的穴位埋线技术也已列入重点推进计划,将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看到乡亲们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中医服务,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张怡东说,挂职的关键任务之一便是使基层医护快速“成长”。针灸技术、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专项培训课程,累计培训基层医护30余人次;“理论讲解+病例实操”的创新教学查房模式提升了医护临床诊疗能力……多项技能提升创新模式,都是“挂职业务副院长”的初衷也是成果呈现。
“远程诊疗”同样是该县医疗资源下沉的典型成果。为给心梗患者构建从发病到救治的全程绿色通道,定兴县医疗卫生集团建成心电中心,中心设置在该县县医院功能科,各基层卫生院配有远程心电采集仪,所采集的心电图可在采集成功后即刻上传到县医院心电中心诊断平台,基层医生接收诊断报告后对患者进行治疗,危重病人立即转运到县医院,实现“基层检查,中心诊断,远程心电零距离”模式,让患者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抢救。
目前,心电中心已覆盖定兴县妇幼保健院和16家乡镇卫生院,完成病例诊断14650例。
此外,该县升级打造县域急救体系,配备15辆救护车监控及分站设备,通过GPS定位技术,医院的指挥中心可以实时跟踪救护车的位置,优化调度和路线规划,以确保最快的响应时间和最佳的路线选择。同时在高里中心卫生院、天宫寺中心卫生院、贤寓中心卫生院、固城中心卫生院、杨村镇卫生院建立了5个急救点,打造“速达急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