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推进设施联通 助力物畅其流

执行“中欧快航”航线首航的“嘉华宁波”轮停泊在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强调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

近期,记者赴多地进行采访调研。一路行来,推动市场设施互联互通的最新进展令人印象深刻,实现“物畅其流”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

强化“硬联通”

基础设施更加高效连接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的天山胜利隧道内,轰鸣的机器与扬起的沙土奏出繁忙的建设“交响乐”。日前,这座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迎来8座竖井全部贯通的重要节点,为乌尉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奠定了基础。

“过去我们用火车将和静县的铁矿运往乌鲁木齐,要在巴伦台站上站后绕行到和静,然后在焉耆编组,一路经过和硕、鱼儿沟、吐鲁番等地才能到达。”九洲恒昌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国勇说,天山胜利隧道通车后,穿越天山用时将大大缩短,该公司物流成本可减少7000万元左右。

连接“断点”、打通“堵点”,各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网络的“毛细血管”,让人流、车流、货物流更加便捷高效。

硬件设施的连接联通让物流成本降下来,运输方式的跨界组合让通行效率提上去。

今年开春,一批超100标准箱的国产太阳能光伏板搭乘“合肥—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精品快线直达宁波舟山港穿山港站后,通过“嘉华宁波”轮运往德国威廉港。

推进京津冀、晋陕蒙等重点区域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重点干线铁路和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2024年,我国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物流各个环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资源高效整合。

发达的交通运输推动经济畅通,完善的网络设施改变人们生活。

地处闽南“金三角”的漳州拥有1.86万平方公里海域。蓝色的海洋给当地渔民提供了经济来源,却也是他们远程通话的阻碍。

近年来,漳州电信通过建设海域覆盖精品网,实现全村千兆宽带、4G和5G网络100%覆盖;引入高通量海洋卫星宽带服务,解决远海通信难题;在澳角山新建高增益海域专用基站,将近海手机信号覆盖距离扩展至50公里……

“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有利于组成高标准市场网络体系,更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许正中说。

做好“软联通”

搭建平台促进要素流动

“一直以为企业业务只能回老家苏州办理,没想到现在直接在上海就办完了,虚拟窗口这项技术真是太方便了!”6月27日,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完成个人独资企业经营范围变更的邵万海笑着对记者说。

邵万海口中的虚拟窗口,是由高清视频通话、电子证照调用、材料在线预审等功能构成的远程办事系统。两地工作人员“屏对屏”实时连线,“手把手”操作指导,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和群众的异地业务在所在地即可办理。

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优化企业和群众信息交互体验。今年1月对外公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各地区要加快构建完善多级互联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安全共享。

前不久,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联合传统物流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数据治理机构,通过对物流园区原始影像数据进行定向裁剪、深度加工和精细标记,将原有模型对物流对象图像类型的判断准确度进一步提升。

汇聚上百个全国数据需求,近年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深化推进全国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需求池建设,促进数据深度开发利用。

持续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也是实现“软联通”的重要抓手。

“没想到我们能拿下外地的政府采购业务,这在‘电子卖场’出现以前是很少见的。”江西控势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洪军说。

2021年底,江西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在全省推广,企业在一地注册就能全省通卖,深化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截至今年6月20日,全省累计上架商品1081.22万件,入驻供应商15.21万个,其中省外供应商2.07万个。

立足“软联通”,全国多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做法和有益探索。

湖南、湖北、江西做到高频事项“三省通办”;河北保定与京津联动实现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登记“一地、一窗、一网、一次办结”……跨区域智慧政务服务不断取得新突破。

首家数据科技央企中国数联物流成立,构建国家级物流大数据平台;全国科技大市场联盟揭牌,推动跨区域技术交易、成果转化与资源共享……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持续培育。

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出台;全国土地二级市场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开通运行……重点领域平台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完善市场制度规则,加强市场基础设施支撑,不断提升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水平,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助力“双循环”

激发内外市场协同效能

入夏,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的荔枝迎来成熟采摘期。“爬山过岭采荔枝、肩挑手扛运荔枝”的场景在这里上演。

“我们的订单最远到达了西藏的阿里地区。”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林常珍说。

从岭南地区到雪域高原,一个个荔枝包裹在发达交通设施和高科技的助力下完成转运,彰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

湖北丹江口的清水进入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北方向南“借”水的设想;甘肃光伏基地将数十亿度电输送至山东等省份,“西电东送”破解我国能源空间制约;宁夏搭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构建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以设施联通打破跨区阻塞,让各地不同要素资源持续流动。

国内大循环的强大生命力,依赖于要素的自由流通与高效配置。通过全国性设施网络的强力支撑,在物理上打破地域藩篱,加速人、货、物、信息的高效流转。

全国一盘棋构建的“内联”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外联”全球市场的稳固桥墩。

盛夏,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内,两列中亚回程班列货物卸运完后,一列满载架桥机、拖拉机等设备的中亚班列又将启程。

“现在,中亚班列运输品类已经从最初的粮食、棉纱等初级产品发展到机械设备、工程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 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总经理陈晗说。

密集高效的海运航线、稳定畅通的中欧班列网络、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空货运骨干通道……现代化枢纽通道助力中国更有效率地进行全球资源要素集聚与产业对接,将世界市场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随着支撑高效流通的基础制度不断完善,现代化设施网络更好互联互通,经济循环将更加通达无阻,发展动能将更加澎湃强劲。

(记者叶昊鸣、张千千、黄垚、欧阳剑环)

(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2025-07-0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5638.html 1 推进设施联通 助力物畅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