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宁晋县大曹庄农场的麦田自己知道啥时候浇水施肥?麦子有个“头疼脑热”的,还能马上主动报告?
“是的,没错。因为我们这里的每一块麦田都有‘智慧大脑’。”宁晋县大曹庄农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站长助理高旭光说。
小麦要高产,肥水是关键。在邢台市宁晋县大曹庄农场,今年试点推广AI大模型平台,通过天上看、地上查、云端管的智慧管理模式,就可以实现小麦关键生长期的精准化智能化田间管理。
高旭光说:“过去浇水施肥全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喷灌机灌溉比传统的灌溉模式,能节水30%,肥料利用率能提高20%,省时省力又高效精准。”
除此之外,农田中的智能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等设备就像农田里的“侦察兵”,可实时更新并上传气温、湿度、光照情况等信息。经过AI大模型平台分析后,能自动生成水肥一体化方案,种植户在手机上就能调动喷灌机等设备进行作业。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农技人员还定期使用无人机对麦田进行智能巡检,在空中实时监测田块里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哪块田“生病”需要治疗,一目了然。
宁晋县的实践,是我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今年我省将打造形成100个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展示、创新、应用示范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应用率达到100%。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熊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