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应急管理导刊

邯郸多维度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近年来,邯郸市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防范应对灾害风险,着力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切实提升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健全体制,优化整合防灾减灾救灾部门职能资源。该市参照省级机构设置,结合邯郸实际,设立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由62个部门(单位)为成员,涵盖了原市减灾委员会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单位,切实增强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议事协调职能作用。

未雨绸缪,风险隐患排查。紧盯洪涝、地震和地质、森林草原、气象等各类灾害,重点对桥涵隧道、居民自建房、低洼易涝点及城市地下空间、河道堤防等深入开展各类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分区域、分灾种、分行业建立灾害风险隐患治理台账,采取闭环管理方式及时整改治理。

夯实基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全市新建常规气象观测站50套,新建称重式单雨量自动站11套,升级加固常规自动站142套。二是科学优化防洪体系,加快水库、河道综合整治和堤防达标、蓄滞洪区和平原调蓄等工程建设,谋划实施33个水利项目,推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洺河综合治理、蓄滞洪区工程与安全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水利工程实施建设。三是加强重点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防火道路644.97公里,目前项目161条道路已全部开工建设。四是完成了邯郸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专项规划和5处县级、238处乡级、5000处村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全市避难场所达到5323处,总面积2769.89万平方米。五是政策性农房保险实现了全市所有农户农房全覆盖,巨灾保险实现了全市城乡居民全覆盖。六是邯郸地区有各类地震观测台站122个,包括测震、地球物理两大观测站网,结合群测群防体系,构建了“专业与群测、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立体式、多方法地震观测网络,显著提升了地震监测的精度、时效性和可靠性,为地震科学研究、地震灾害预警及应急响应决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与技术保障。

宣教培训,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入脑入心。突出灾害信息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员、社区网格员、社会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等基层重点培训对象,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强化灾害信息报送、隐患辨识、避险转移等实务培训,提高灾害排查治理能力。该市各级各部门充分运用影音宣传、视频直播、网络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唱响“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主旋律。组织志愿者走进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机关等场所,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市防减救灾办组织录制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全方位宣传普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防暴雨洪涝、防地震、火灾逃生、急救等知识技能。(郭明华)

2025-05-1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2594.html 1 邯郸多维度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