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视觉

绿色大港 “黑金”畅流

初夏时节,渤海湾畔暖风轻拂。在渤海之滨的黄骅港五期煤炭码头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远处,一艘艘货船沿着7万吨级双向航道,向着岸边缓缓驶来。码头上,装船机高高矗立,迎接着来自各方的“客人”。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加强枢纽港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创建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一流港口企业”的发展目标,秉承绿色、智慧、高效、平安世界一流示范港口的建设目标,连续六年煤炭下水量稳居全国第一,累计煤炭下水量突破30亿吨。截至4月30日,已完成装船6871.9万吨、卸车6927.9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公司注重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在行业内率先发布煤炭码头自主可控智能生产操作系统CE-TOS,构建了“智、灵、精、芯”的总体设计架构,实现了港口全环节智能化管控的贯通。目前,精驭、灵驭系统已实现设备全覆盖,智驭、驭芯系统正按计划推广应用,为智慧港口技术策源地建设提供助力。

在管理机制方面,该公司以一体化协同为核心机制,完善三天滚动计划、生产维修协同、冬夏季动态堆存模型、压舱水督排、双向通航和待移泊作业五项组织机制,创新建立7天气象信息精准预报、恶劣天气逐小时盯控、港口—海事应急保障、“港前+港池”双待泊区四项保障机制,为港口运营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有效应对了各种复杂天气条件对港口作业的影响,确保了煤炭能源运输的安全通畅。

本报记者 李国红 通讯员 梁雪冰 摄影报道

2025-05-1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2361.html 1 绿色大港 “黑金”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