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当好“保供员”,一桌净菜的水嫩鲜香

河北农速源公司的净菜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分拣蔬菜。 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本报记者 贾宏博

5月8日一大早,记者走进深州市鑫硕家庭农场,一排排温室大棚里,西红柿的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红的绿的相互映衬,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这批西红柿主要供应北京的净菜市场。

农场经理贾青辉早早走进大棚,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现在正是上市的关键时期,每天都得抓紧时间采收,确保果实新鲜上市。”正在忙着进行西红柿分拣的贾青辉笑着说。

他弯腰抓起一把黑褐色土壤仔细揉捏,指缝间细密的土粒簌簌滑落,“这土捏起来像细沙,攥成团松开还能自动散开,这是上了三轮发酵有机肥的成果。”

在贾青辉眼里,种好菜的第一步是“养土”。“西红柿喜欢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生长。”贾青辉蹲下身来,抓起一把西红柿根部的土壤给记者看,这里的土壤吃上了“营养餐”。

原来在种植前,他会在土壤中添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这不仅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还为西红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种出的西红柿口感、品相越来越好。

选苗环节更是“百里挑一”。贾青辉的手机里存着数十个育苗基地负责人的微信,每年他都会从这些基地新购置一批苗子回来试种。“硬粉西红柿的苗得选茎秆粗壮、叶片深绿、株高15厘米左右的。”他告诉记者,“硬粉西红柿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品种,它抗病性强,结出的果实不仅耐储存,而且酸甜度适中。”

西红柿生长过程中的每一天,都像是在照顾孩子。每天,贾青辉都会打开手机上的智能监测系统,查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数据。“西红柿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超过这个温度就得打开自动放风机。”他演示着操作,棚顶的风口缓缓升起,带着露水的晨风瞬间涌入。遇到连续阴雨天,补光灯会自动亮起,红光笼罩的大棚里,西红柿叶片舒展,仿佛在贪婪地汲取着“阳光”。

施肥环节同样精细。滴灌管道沿着垄沟铺设,每株西红柿根部都有独立的滴头。“我们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营养液配方,花期多补磷钾肥,结果期增加钙肥。”贾青辉蹲下身,指着叶片背面的白色斑点,“这是缺钙引起的脐腐病,以前不懂,一茬西红柿能烂掉三分之一。现在通过精准滴灌,杜绝了这类问题。”

大棚里,工人们戴着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西红柿摘下,放进铺着软布的塑料筐。“采摘时要带果柄,既能保护果实,又能延长保鲜期。”贾青辉拿起一个西红柿仔细端详,表皮泛着诱人的光泽,“这种硬度的果实,最适合做净菜。”

满载着新鲜西红柿的货车,直接开进河北农速源公司的净菜加工车间。经过风淋消毒、臭氧杀菌等多道工序后,西红柿被送入-18℃的预冷间。“预冷能迅速锁住水分,让蔬菜保持最佳鲜度。”车间主任邢永亮展示着流水线上的自动分拣机,“机器通过光谱分析,能精准识别瑕疵果,淘汰率不到2%。”

切配环节堪称“毫米级”的艺术。切西红柿的刀片经过特殊处理,每片厚度误差不超过0.3毫米。在加工车间,记者看到,等待切分的西红柿被放置在一个水池里浸泡,这里的水温控制在8℃以下,可以有效保持西红柿的新鲜度和口感,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为保证净菜质量,我们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新鲜蔬菜为原料,全程在0℃至8℃的温度下生产。”邢永亮说,只有不断优化低温保鲜技术,才能进一步延长净菜的保质期和新鲜度,他们对加工环境温度进行优化调控,探索易褐变蔬菜加工保鲜技术。

包装车间里,工人们将处理好的净菜装入真空袋,袋口贴上二维码标签。“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看到蔬菜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信息,包括施肥记录、检测报告。”邢永亮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17时,满载河北净菜的冷链物流车准时出发。车厢内,温度始终保持在0℃到4℃,每箱净菜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司机冯宝玉轻点车载屏幕,实时监控系统显示着车辆位置、温湿度数据,“现在进京有绿色通道,3个多小时就能到北京的共享仓储统配中心。”

20时,车辆到达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河北净菜”共享仓储统配中心,库房主管吴贵兵早已等候多时。叉车穿梭往来,将一箱箱净菜卸下,按照订单分类码放。“这里每天凌晨3时开始分拣配送,能覆盖北京18所高校、7家机关单位和12家大型餐饮企业。”吴贵兵指着墙上的电子地图,密密麻麻的配送路线宛如城市的毛细血管。

“目前我们的河北净菜无人售货柜已经在商务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证监会等国家部委投入运营,货柜里有电子秤,不同的净菜和水果都有相应价签,用户购买时可以按斤结算,微信扫码开门,关门自动结算。”河北农速源公司总经理赵卫东告诉记者,河北净菜品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今年他们将继续铺设河北净菜无人售货柜走进更多北京机关单位和各大院校,让更多北京市民吃上新鲜有品质的“河北净菜”。

如今,河北农速源公司每天有5吨净菜供应北京市场,贾青辉的家庭农场作为重要供货商,每天稳定供应3000到4000斤西红柿。“以前种菜看天吃饭,现在有了订单农业,心里特别踏实。”贾青辉望着扩建中的新大棚,眼神充满期待,“下半年再扩建6个智能大棚,种一批新品种的蔬菜。”

为进一步拓宽“河北净菜”的销售渠道,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针对北京市场举办专题宣传推介活动,与北京共同组织“河北净菜”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饭店、进食堂、进餐桌“六进”活动,提高“河北净菜”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我省举办“河北净菜”进京“六进”活动116场,累计有2300余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累计展销品牌农产品7600余种。

目前,河北省与北京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158家,培育净菜生产示范基地100家。衡水作为重要产区,蔬菜总产量达382.6万吨,在首都市场占有率达12%。新发地衡水(冀州)农副产品智慧物流中心的投用,让清晨采摘的蔬菜中午就能摆上北京商超的货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河北正持续优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让更多“河北净菜”以更新鲜、更优质的姿态,成为北京市民餐桌上的“好菜”,在保障首都“菜篮子”供应的同时,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新活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05-1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2281.html 1 当好“保供员”,一桌净菜的水嫩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