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沧州新闻

运河区构建“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

本报讯(通讯员王杰)近年来,运河区依托全区8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机制、建阵地、送服务,推动全区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社区服务增添活力。运河区委社工部不断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构建“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我们建立了居民议事制度,第一时间掌握并梳理居民问题清单,召集相关部门迅速响应,让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运河区南环街道党工委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敏说。

据了解,运河区委社工部指导40余个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不同主体参与的议事协商组织,完善线下、线上双线并行的问题征集反馈机制。截至目前,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300余件。同时,紧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全面统筹小公园、小广场等场地资源,引导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社区“能人”等共同参与,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服务,共计组织开展健康义诊、义务理发、文艺演出等惠民活动百余场次,惠及百姓万余人,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志愿服务优化创新,服务项目便民惠民。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品牌化,运河区委社工部着力打造“暖心家园”“红色便民服务箱”“志愿红+先锋骑手”等志愿服务“微”品牌,以“大运河畔连心桥·志愿服务赶大集”为主线,开展志愿服务30场次,受益居民5000余人次。同时深耕志愿服务特色项目,采取座谈调研、社区推荐、志愿服务团队自荐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擂台赛”,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评选出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联合区域内社会组织、个体企业商户等热心商家建立红色联盟商圈;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全民参与倡议书,吸纳和激励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工站,以“专业社工引领+社区资源联动+志愿服务赋能”模式在全区两个社区先行先试,通过开办“银龄手机班”“亲子沟通工作坊”等主题小组,实现社区服务精准化、基层治理协同化。

服务群众凝聚“新”力量,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积极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不定期召开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恳谈会,通过座谈调研摸排,推动解决外卖员“进门难”,结合节日节点“送温暖”,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打造“暖新食堂”“暖新驿站”等,营造出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此外,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采取“随手拍 献计策”、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目前吸纳6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成立先锋骑手志愿服务队,推动形成“以服务换服务 抓服务促治理”的良性循环。

2025-05-0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2051.html 1 运河区构建“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