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滦南县倴城大集,在入门处就能看见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大集的营业执照、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方式,食品经营承诺书等信息一目了然。放眼望去,生熟食品、现场制售与其他食品等都合理分区,环境干净整洁,特别是炸鸡柳、鸡蛋灌饼等现场制售摊主都规范穿戴了工作衣帽、口罩等。
“我们依据唐山市地方标准《农村大集食品经营质量规范》,引导集内食品经营者从亮证经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规范操作、场所清洁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规范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到这赶集。”倴城大集市场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张树鹏表示。
农村大集是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各类食品的主要场所,但因集市内食品经营者流动性、临时性等特点,一直是各地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薄弱点。为此,唐山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强化农村大集食品规范经营整治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唐山市地方标准《农村大集食品经营质量规范》,为全市农村大集开办者及集内食品经营者提供规范指引。该标准已于2025年1月5日起正式施行,全市农村大集内已有1168户食品经营者做到亮证亮照经营,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监管。
近年来,唐山市通过解锁一个一个的群众食品消费愿景,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供给与公共需求的匹配度。814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信用档案和风险、措施、责任“三个清单”,210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HACCP认证,147家食品生产企业实现“互联网+明产亮造”。持续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打造规范化农村食品经营店481家。推动学校食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AI”改造提升,在“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基础上,引入AI智能抓拍系统,对食堂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创新“食责险+宣传培训+风险防控”模式,全市在保单位15264家,构建起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田爱华 宋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