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马晨辉 通讯员甄真 实习生吕泽涵)在保定高新区拾光公园北侧,一座被光伏板“全副武装”的建筑格外吸睛。这里是我国首个零碳领域研究机构——河北省凤凰谷零碳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零碳研究院”)。4月23日,记者走进科研大楼,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扑面而来,科研人员正专注于光伏组件回收、超低能耗建筑等技术研发,而这些“绿色科技”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专注“双碳” 做好智库咨询
注册登记于2018年的零碳研究院,是英利集团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联合共建的,它也是我国首个零碳领域研究机构。成立伊始,研究院就开展零碳技术研发应用、标准制定、智库报告、人才培养、零碳科普、国际合作等服务;建有国内首条物理法光伏组件回收示范线,申请专利20余项,参编主持行业标准10余项;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10项,编制河北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保定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等智库报告50份。
零碳研究院涉及的领域,在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彤彤看来,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一是智库咨询,二是科技研发,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围绕着‘双碳’(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展开。具体来说,我们会在零碳技术、碳排放核算体系,还有资源回收再利用这些领域做研究,然后基于这些研究开展智库咨询和科技研发的工作。”王彤彤介绍说。
全球变暖已经危害到了许多动物的生存,再这样恶化下去势必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减少碳排放成了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而零碳研究院的工作都是围绕“减排”来做的。
“目前,在智库咨询方面,我们主要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双碳’方面的管理服务。比如说,帮他们计算碳排放量,估算达到碳峰值的时间,规划出全面的实现路径,还会帮着做碳资产管理等偏软性的工作;科技研发方面,主要是针对光伏组件回收,研究如何实现技术升级、装备升级,还会关注怎么把这些技术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王彤彤说,在研究院7年来的努力下,《“光伏+多场景应用”等系列智库报告》《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研究报告》《“河北省提前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行动计划”智库报告》等一批有“科技分量”的智库报告相继出炉,为河北的“减排”工作出谋划策。
变废为宝 光伏组件回收有新招
除了提供智库咨询支持,科技研发也是零碳研究院重点关注的领域。零碳研究院承担了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晶体硅光伏组件绿色回收处理成套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对晶硅组件绿色低损拆解及组分高效环保分离关键技术及装备进行研究研制,通过物理法对光伏组件进行拆解,从而得到玻璃、塑料、铝、铜、银、硅等物料,使其可以进行重复利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目前项目已建成我国首条基于物理法的光伏组件回收示范线,填补国内空白。
除此之外,零碳研究院还重点研究低碳节能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是集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建筑综合节能系统、人工智能(AI)智控系统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将主动太阳能系统与其他技术如被动式设计、自动化系统、智慧能源系统、供热通风空调等系统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综合型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手段,保证建筑物的各项舒适性指标。
依托该项目建成的示范建筑使用了超低能耗建筑材料,并采用超低能耗建筑应用技术、超低能耗建筑能源技术、超低能耗建筑智能技术等科技手段,对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使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未来计划 让零碳生活触手可及
“我们主要针对园区、社区、学校等有建筑群的地方,会采用节能手段、核算体系以及智能智慧能源系统等,通过这些方式减少园区内的碳排放,降低颗粒度,让建筑群内的环境比其他地区更好,达成建筑生态功能,使整个建筑群处于零碳、生态的环境状态。”谈到零碳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方向,王彤彤表示,除了打造微气候外,在光伏组件回收领域,研究院将在技术上持续更新,推动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公开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这个进程中,清洁能源将发挥关键性作用。零碳研究院为了让青少年直观了解清洁能源领域知识,为他们搭建一座沟通未来的桥梁,组织编写了“零碳能源科普丛书”,本套丛书布局太阳能、氢能、风能等领域,充分展现这些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目前,《探索太阳能的奥秘》《探索氢能的奥秘》《探索风能的奥秘》已完成出版。
零碳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倡导零碳理念,开展零碳发展高峰论坛、“零碳杯”大赛、零碳知识校园宣讲、低碳科技展等系列公益活动。“举办活动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像宣传双碳理念,经常组织论坛、社会大众一起做科普活动,让大家了解零碳、低碳的概念。”王彤彤告诉记者,除了践行社会责任,科普零碳、低碳理念外,零碳研究院还联合英利集团承办5届“发展中国家光伏技术与场景应用国际培训班”,共计向10多个国家输出相关技术成果20余项,为近400名学员培训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