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过断层这场绕不过、躲不了的“硬仗”,吕矿公司围绕调层位、强检修、解难题,积极探索实践,变“过断层”为“治断层”,有效缓解断层地质构造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报讯(通讯员张婧)“当采煤机截割至采面104组液压支架位置时,破底量突然增加,局部还出现了托顶煤现象,由此推断,工作面遇到了断层地质构造。”2月13日,在开滦集团吕家坨矿业公司(以下简称吕矿公司)5895工作面,综采三队生产副队长韩宝柱就班中突发条件变化向公司调度室作了汇报。
熟悉生产的人都知道,过断层是采煤工作中出了名的难啃的“硬骨头”,直接影响着原煤产量与经营效益。为打赢这场绕不过、躲不了的“硬仗”,吕矿公司坚持系统治理思维,围绕调层位、强检修、解难题,积极探索实践,变“过断层”为“治断层”,有效缓解断层地质构造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保障回采任务圆满兑现。
吕矿公司组织技术“会诊”,在“战术”调整上率先发力。要求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依据断层落差、倾向及煤层赋存情况,指导采煤机司机采取以控制滚筒截割深度来调整刮板运输机飘向的方式,及时调整采高及液压支架与刮板运输机的仰角,最大限度减少托顶煤范围,力争尽快实现沿顶板回采。 “将联网用的细金属网全部换成粗的,将联单层网改为联双层网。”2月12日十点班,下井带班管技人员根据当班顶板破碎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员工提高联网标准,通过增强金属网强度与韧性来保障顶板支护强度。
想要“突出重围”,还需强有力的设备保障。对此,吕矿公司组织员工在加强断层范围内液压支架检修工作上做实功,确保设备大柱、平衡千斤顶、推移千斤顶等部位始终保持完好状态。针对现用采煤机摇臂、滚筒因服务期限较长,无法满足过断层期间截割要求的实际,他们超前谋划设备统一更换方案,并将摇臂窝的挖掘位置选在103至106组液压支架上方1米处,采取挑板、打帮柱做超前的方式,既加快了沿板回采进度,又为实现一班换好两大部件创造了条件。
近日,工作面第106组液压支架大柱底座受损,失去承托作用,不仅降低了大柱对顶板的支撑效果,还会影响机组正常通行。面对这一难题,吕矿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商讨应对措施,通过现场测量与创新设计,责成制修厂车削制作了两个“柱鞋”,将其放入柱窝后,巧妙解决了问题,保证了液压支架对顶板支护强度要求。他们还对辅助运输各环节进行优化,采取提高截人作业人员工时利用率、改变金属网运输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克服人力紧张、过断层期间所需物料增多等困难,全力保障物料及时供应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