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金宗明
初春的唐山,阳光和煦,微风不燥。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内,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正和工作人员们围坐一起,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希望杨院长把自己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
“杨院长,现在都在说‘让数据多跑腿’,我觉得咱们养老服务工作也能引入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把我们的护理人员培训好,为养老服务工作作出贡献。”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工作人员贾蓉蓉说。
“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数据+养老’,推进各方数据共享,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现养老服务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杨震生说。
在截瘫疗养院工作多年,杨震生对养老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深知,在基层,养老机构普遍缺乏医疗资源配套,老年人的康养质量亟待提高。对此,杨震生认为:“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推行‘互联网+监管’,完成相关人员信息备案,实现跨地区互认和综合监管,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杨震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调研。他走进社区、养老院、医院,与老年人、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
在调研中,杨震生还发现,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建设也亟待加强。他们作为养老院辅助性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及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大减轻了养老机构专业人员的工作压力。但与此同时,养老护理员市场也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等问题。就完善养老护工培训体系,杨震生建议,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参与,探索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等模式,明确培训科目和专业教材,并设立实训基地,推动养老护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在与群众的沟通中,杨震生始终保持着谦逊和真诚的态度。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声音,认真地记录每一条建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
全国两会前夕,杨震生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许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将这些宝贵的民声整理成一份份提案和建议,准备在两会上为养老事业发声。
“我要把群众的心声带到两会上,为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杨震生坚定地说,“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老年人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