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2月18日凌晨4∶00左右,当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环卫事务中心清运管理站副站长马希军已经来到了办公室,换好工作服,像平时一样开始了他的工作。
马希军一边布置当天的工作,一边叮嘱司机注意安全,检查设备性能。同时,还不忘向同事们了解日常工作情况,倾听他们的困惑、心愿与诉求。
“今年的全国两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大家有什么心愿尽管跟我说,我把大家的声音带到两会上去。”
从1994年到现在,马希军已经从环卫战线奋斗了30多年,从一名普通的清运装卸工成长为清运管理站副站长,他初心如磐,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马希军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努力学习开展人大工作、履行代表职责必备的法律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履职能力。除了在省内和廊坊市搞调研,马希军还利用到全国各地出差的机会,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借鉴先进城市的环卫管理经验,充实完善自己的建议。
“来到一个地方,人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卫生情况,因此,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也是一个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马希军说,近年来,环卫工作备受各级政府关注,政府对于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在中小城市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环卫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机械化作业效能不高等。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马希军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政策、资金投入,重点在环卫设备设施建设方面补短板、提品质,助力文明城市建设。今年,他继续完善了《关于加强城市环卫设备设施建设的建议》,提出强化资金保障,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科学规划布局,提升设施建设标准;创新管理模式,健全长效运维机制等举措。
工作30多年,马希军始终没有离开过环卫一线,深知环卫工作的辛苦。当天下午,他又马不停蹄地到市区各个垃圾中转站和环卫工人休息室,与环卫工人唠唠嗑,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现在,廊坊市的大街小巷有了环卫工人休息室,银行等一些公共场所设置了劳动者港湾,环卫工人在劳动之余能喝热水,休息一会儿,这样的好举措值得大力推广。”马希军还建议,要进一步优化薪酬福利体系,吸引人才流入,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技术人才,让每一位环卫工人更有获得感,全面提升城乡“颜值”,推动环卫事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