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冰雪辉映 亚洲同心

二月七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

2月7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发

2月7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高萌 王君宝

松花江畔,万家灯火。新春正月,万众欢聚。

7日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于和平、发展、友谊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开幕。

时隔近三十年,亚冬圣火再次照亮冰城。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创亚冬会历史之最。

人们怀揣梦想,汇聚于这片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土地,追寻中国式现代化足迹,谱写“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华章。

千里冰封,古道热肠。冷与热,交织一座城的动人诗篇。

开幕式上,采冰人喊着雄浑的号子,劈开松花江的冷酷。铁镩起落间,万吨冰砖裹着寒气跃出水面。零下20多摄氏度的风,能够割裂皮肤,也能让冰层结晶出最剔透的蓝。

燃烧于“冰雪大世界”的亚冬会主火炬,名为“雪韵丁香”。在哈尔滨,丁香能够捱过极端冬夏温差,在春风里摇曳绽放。这些紫色小花,是哈尔滨人认同的城市象征——顽强不屈、生生不息。

冰天雪地,生机盎然。动与静,勾勒冰雪上的金山银山。

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中国“冰雪热”传遍大江南北,也为世界冰雪运动注入生机活力。

三年过去,中国冰雪经济的热潮早已漫过山海关,“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落地生根。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进入寻常百姓家。北方“猫冬”的习俗,正被滑雪板划出的弧线改写;南方孩童对雪花与冰凌的好奇,化作雪场、冰场里蹒跚学步的身影。

冬奥遗产不只是奖牌榜上的荣光,更是张家口风车转动清洁能源的嗡鸣,是阿勒泰牧民变身滑雪教练的蜕变,是查干湖渔猎文化嫁接冰雪旅游的新枝。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23至2024年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达到4.3亿,预计2024至2025年冰雪季有望达到5.2亿,冰雪休闲旅游收入将超过6300亿元。

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当雪道延伸拓展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当雪杖击打出制造业升级的快节奏,冰雪产业正以喷薄之势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新增长点。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异与同,协奏亚细亚的嘹亮乐章。

亚洲人民坚守安宁和睦的共同梦想、坚持繁荣发展的共同追求、实现交融相亲的共同心愿,恰似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亦如亚奥理事会的格言“永远向前”。

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在这片孕育古老文明、交汇世界文化的土地上,亚冬会的冰鞋刀痕、雪板辙印,正将亚洲人民的共同期许深深镌刻;冰雪淬炼出的团结之光,必将照亮亚洲发展进步的美好未来。

(据新华社哈尔滨2月7日电)

2025-02-0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6761.html 1 冰雪辉映 亚洲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