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代姣 王守一 杜若楠
“我们建设的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智慧零碳园区,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年碳排放基准值为11104吨二氧化碳。而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了零碳排放。”省政协委员、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雄安公司运营总监徐慧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园区暖通空调系统年减碳量2721吨;办公系统年减碳量2268吨;智慧运营等年减碳量644吨;屋顶光伏发电年减碳量1357吨;建筑的被动式节能和建设清洁能源站将实现减碳2400吨;高效节能调光灯具和智能照明系统等,减碳4039吨;园区高效数据机房、智慧运维管理等,减碳1304吨;屋顶光伏发电,减碳1195吨。剩余4114吨二氧化碳将通过绿电交易或碳交易抵消,最终实现“零碳”目标。
2024年,该园区建设方案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近零碳建筑及园区解决方案赛道获得第一名。此外,还获得“河北省绿色低碳科技示范项目”等奖项25项。目前,园区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今年竣工。
“园区作为经济活动的关键聚集地,其碳排放总量占比较大,建设零碳园区不仅能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区域竞争力。”今年两会,徐慧明带来了《关于打造零碳园区示范样板 服务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建议》,他建议建立全周期规划与全过程评价机制,推进典型零碳园区试点示范;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培育零碳产业发展新生态;强化平台建设与运营支撑,助力碳市场建设进程;开展建材行业产品碳足迹管理与评价,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