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铖 王雨萧 李昱佑
新年伊始,从中央到地方,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安排密集对外发布;大江南北,一批重大项目在政府债券资金支持下集中签约、加快推进……
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5年政策取向还将“更加积极”。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多地调研观察到,财政政策“组合拳”力度加大,投放更加精准,更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有效助力新一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更有力度,为稳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就在不久前,专项债管理机制迎来新变革。国办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包括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等举措。
“2025年,我们将积极利用安徽省纳入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省份的政策机遇,科学谋划储备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用好“正面”“负面”两张清单,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
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等,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元旦刚过,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相关部门已明确多项具体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
“财政政策‘组合拳’将在2025年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逆周期调节,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将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更多支撑。
更有精度,助力经济向“新”发展
向“新”发力,离不开财政助力。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要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政府投资基金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
近期,《云南省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力争5年内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在深圳,龙岗区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作用,共参投子基金30只,子基金总规模427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1200家。
就在本周,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
多位专家表示,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出台促进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文件,将推动优化产业投资类基金功能,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类基金,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22979亿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税费优惠政策……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多地通过强化资金统筹、持续增加投入、加强政策创新,正有力促进经济向“新”力持续释放。
更有温度,“民生含量”不断提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承压,但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民生含量”不断提高,在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力度更大、标准更高。
位于川西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往年一到冬天当地学校面临的供暖难、洗澡难等问题,在今冬得到有效解决。
“2024年,阿坝州投入近8亿元,新改建学校93所,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特别是海拔2500米以上的所有学校都实现了供暖。”阿坝州副州长依当措介绍,当地还投入近7000万元,设立了农牧民家庭和困难职工优秀学生激励帮扶基金,确保当地孩子不因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教育强国建设,健全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财政发力保民生的着力点。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关键处,“国家账本”将成为百姓的“幸福清单”。
(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