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伟 张丽娜 哈丽娜
岁末天寒,民生冷暖,总是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做好冬季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特别要保障好群众温暖过冬”“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一项硬任务”“取暖工作务必落实落细,做到每家每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顶风冒雪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家里的温度达不达标,供暖工作做得细不细,清洁取暖进展怎样了……冬至前夕,记者在内蒙古、辽宁、宁夏等地走访了解到,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总书记要求,拧紧责任链条,落实各项周密部署,用心用情守护群众冬日里的温暖。
修房子 安新家 送礼包
今年8月,辽宁省葫芦岛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建昌县、绥中县部分乡镇发生严重山洪,大量房屋被冲毁、道路垮塌、网络中断。灾后不久即将入冬,灾区群众能否温暖过冬,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葫芦岛市相关单位立即行动,投入1600余支施工队伍、2.3万人、4300余台(套)机械设备推进灾损住房修复重建工作。截至目前,因洪水倒塌或严重受损、需要重建的5447户房屋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受灾群众陆续搬入新家。
建昌县黑山科乡杨树底下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为了让47户房屋受损严重的村民尽早住上新房,建昌县的施工队9月7日即开始起早贪黑抢抓工期。工人们吃住在工地,放弃中秋、国庆假期,换来新房每天“长高”。
走进杨树底下村村民吴桂付家院子时,他正在整理码放在院墙边的过冬柴火。“我们老两口是47户中第一户搬进新家的。搬家当天啥也没拿,就带了把扫帚,家里啥都有,炕席、被褥、锅碗瓢盆都是新的。”吴桂付说。
“政府协调社会各方面支持,为每户免费提供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燃气灶、电饭煲五件家电厨具‘大礼包’,我们还组织发放了一些米面油、被褥和棉衣,交房当天村民就可以拎包入住。”杨树底下村妇联主席李春莲说。
查堵点 补短板 抓落实
内蒙古冬季严寒,供暖期多达6个月,极寒地区达9个月。前些年的采暖季,群众经常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家里温度不达标、暖气停暖、供热不均匀等问题,供热投诉数量居高不下。
如何彻底解决老百姓挨冻的问题?
2024年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审慎研究,拿出196亿元实施“温暖工程”,采取“冬病夏治”的方式,对热源、热网、热力站、住户等进行全链条排查,建立项目清单,把供暖工作落细落实。
供热不热,找准“病根”是关键。今年开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上两年与供热有关的投诉、留言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工作人员入户排查摸底,最终确定设备老旧、管网老化、热源不足是供热不热的问题所在。
丰瑞公园小区之前的供热管道腐蚀严重,管道截断阀门关闭不严密,严重影响正常供热,采暖季曾多次维修,但用处不大。为彻底解决这类问题,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停暖即开工,不仅更换了管道,还进行了分区供热改造。
实现稳定的热源,也是“温暖工程”要攻坚的难题。杨彩霞居住的小区过去没有接入城市大暖系统,只能依靠供热企业的小锅炉采暖,家里温度很不稳定。
“今年我们将大唐托克托电厂至市区长输供热管网工程建设作为‘温暖工程’的重要项目,通过热电联产为全市提供热源,有效解决了热源紧缺的问题。”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用科科长邬磊说。
丰瑞公园小区也被并入到这个项目的供暖范围内,今年冬天小区居民反映白天、晚上温度很稳定,而且还享受上了优质、清洁的热源。
更智慧 更干净 更省钱
2017年起,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重点投向农村地区。
2023年开春,在每户1.35万元的项目补贴下,宁夏灵武市崇兴镇中北村村民马金保只掏了1500元进行“煤改电”,安装了空气源热泵和暖气片。“现在晚上睡觉盖得薄,也不担心火灾或煤烟了。”他说。
“煤改电”不仅带来“稳稳”的温暖,还更干净卫生。取暖改造时,马金保顺便把多年熏黑的室内重新装修了一番,把过去墙上通烟筒的洞口也封住了,如今家里铺着白色瓷砖地板,吊顶、墙壁焕然一新,一点儿煤烟味儿都闻不到了。
为了降低村民取暖成本,宁夏对冬季采暖期清洁供暖用电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马金保给记者算了笔账,白天每度电约0.49元,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8点,每度电约0.24元。“去年用空气源热泵取暖,一个取暖季花了不到3000元,往年烧煤炭要花4000元左右呢。”马金保说。
“为了打消村民对‘煤改电’的疑虑,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分批次改造,统一安装了成本较低、适宜本地农村实际情况的空气源热泵。”灵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徐卫民说,供暖改造与配套建设电网同步进行,为农户免费接入户线,如今全市农村3万多户常住户已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改造。(据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