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背景下,高校科教资源优化配置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培育创新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然而,当前高校科教资源配置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图书文献资源、实验设施及仪器设备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突出,制约了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深入研究高校科教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文献资源配置中普遍存在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的变化,导致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实现特色资源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协同培育。随着人们科技素养的提高,多种新兴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出现,使传统图书馆难以全面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同时,采购途径受限,馆员专业范围狭窄,困扰着图书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文献资源的更新速度慢、电子书与实体书的比例失衡等因素也成为阻碍高校科教资源创新发展的问题。
实验设施及仪器设备是高校科教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配置上也遇到诸多问题。一方面是实验设备保有量及更新频率不足,导致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受到技术约束,难以进行具有领跑性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仪器设备的闲置或重复购置情况比较严重,其中未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和管理模式给资源利用效益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教师队伍建设关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现阶段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导致知识结构不合理和更新不及时,难以实现教育改革的理念渗透和技能掌握。青年教师比例偏低,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教师。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过程中,对科研成果过分关注使教育教学评价失真,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因此,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因此,优化这些资源配置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图书资源方面:首先,深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与服务,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优势,通过数据挖掘和用户画像技术,精准推送相关学术资源,提高其有效利用率。其次,充分了解教学与科研的特点与需求,以用户为导向持续完善服务内容。可依据师生需求定制学术支持服务,提升图书馆课程设计、信息素养培训等方面的针对性。然后,搭建跨学科知识资源交流平台,打通学科壁垒及资源利用障碍。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多元知识的分享。此外,在图书馆采纳用户需求的同时,创新教学资料获取模式,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收集教学与科研所需资料。在科研支持方面,图书馆需要积极创建学科服务团队,为学者开展研究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强对重点学科和新兴领域的服务,协助学者快速获取前沿资讯,提高科研水平。利用专业化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引导,提升教师和研究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增设知识产权、学术不端预防、研究数据管理等议题的培训课程,加强学者的学术竞争力。
实验设施与仪器设备方面:首要任务是实现实验设备的资源共享,利用统一管理平台汇聚各类实验资源信息,实现调配、共享,减少设备闲置所带来的损失。设立合理的设备更新策略,确保更新质量与频率,通过规范周期性评估,使投资与实际需求相符。分清各个实验室之间的界线,实行实验室的开放式共享,让老师与学生能互相借用实验设备,提升建立交叉学科合作的机会。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维护制度也是优化配置的一环,制定完善的保养体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提升资源在实现科教目标方面的作用。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技术支持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以提升实验室工作效能。在实验设备选购环节,强调质量与性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满足专业需求及培养一流科研团队。进一步建立实验室共建共享机制,通过产学研结合,争取外部资金投入,优化各类资源配置,以满足多元化、高品质的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需求。对现有设施进行合理分类管理,降低资源浪费,确保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辐射效应。拓宽实验室与社会的合作方式,促进实验室的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社会创造价值。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调整高校教师选拔机制,考虑教育背景、实际教学经历、教育教学理念等因素,对教师队伍进行合理梯度建设,创造有利于人才稳定发展的学术氛围。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关注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与激励相统一,杜绝“以研代教”的现象。二是推进教师培训体系改革,定期组织各类教育教学、科研及专业技能培训,并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青年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机会,通过导师制度、教学研讨等方式,引导年轻教师逐步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是完善教师管理政策和激励机制,既要尊重教师“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基本权益,又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健全职称评定、教师晋升制度,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此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奖励机制,表彰和嘉奖教育教学贡献突出的师资力量。四是构建高校教师多元化晋升通道,根据教师特长和特点发挥其潜能。设置职务教授、教学研究型教师、实验教师等多类型职称,发挥教师多样性,丰富高校教职工队伍,在职称评审和选拔过程中充分吸纳实践经验,确保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五是注重教师队伍结构平衡,促进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及教育背景多元化。借鉴优秀高校经验,通过引进、选拔提名等方式,引进和培养具有优秀教育教学素质、拥有创新研究能力的青年人才,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优化高校科教资源配置应聚焦多方面举措,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助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图书馆 河北 石家庄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