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闲置交易引领绿色消费

顾客在闲鱼小店前驻足。

在海南海口泰龙商城的“妈妈环保团”爱心超市,小朋友在看图书。 杨鹤 摄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以绿色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二手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年轻人来说,闲置交易体现了物尽其用的消费理性,更是以相对低的成本实现兴趣变现,展现个性多元的生活方式

货不对板、维权困难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易体验,蓬勃发展的闲置交易市场还需补上规范化短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循环经济”的兴起,我国二手交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由过去的“买买买”逐步转变为“卖卖卖”。在不少年轻人眼中,闲置交易不仅是一种能够在省钱的同时践行环保理念的节俭行为,也是一种寻找个性与文化圈层的新生活方式。

浪费变消费,闲置物品好处多

“沙发、冰箱、衣柜……我家的家电家具几乎都是二手的。”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张依告诉记者,自从她分到了人才公租房后,就加入了所在社区的闲置交易互助群,从中找到不少家居好物。张依认为,除了价格实惠,买卖闲置物品也显示了年轻人绿色低碳的生活态度,旧物只要质量过关,完全可以循环利用,避免浪费。

此外,很多年轻人的闲置交易并不局限于常规旧物。吴豪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平时喜欢收藏古典公路车。“10年前的公路车只有在旧物市场上才能找到,有时光赋予的历史感。”吴豪说。

在吴豪看来,闲置交易不只是一种经济活动,还会在交易中形成独特的文化圈层。“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挂’在网上之后,通过询问和交易,更容易结识到志同道合的人。”吴豪说,通过二手交易平台,他认识了不少朋友,大家除了买卖闲置品之外,也会在群里讨论车型,交换各自的收藏经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闲置商品日均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每天都有400万件闲置物品在平台上发布,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二手经济下的用户观察报告》显示,超七成受访用户每周进行1—2次二手交易,九成用户表示会在未来一年内交易二手物品。闲置交易中,“95后”的年轻人最为活跃,仅去年就有3000万“95后”新用户涌入二手交易平台。

年轻人为何热衷闲置交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针对18岁至27岁的闲鱼用户开展了一项调研,在受访的年轻人中,“省钱”“回血”是闲置交易中首先被考虑到的。“有受访者把闲鱼比作存钱罐,只卖不买;也有的把它比作家门口的面馆,便宜管饱。”董晨宇表示:“与我们这一代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务实,不过分追求符号的价值,不轻易为品牌溢价买单。”

之所以通过闲置交易开源节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旧物不旧”:在商品加速更新迭代的时期,寿命长、使用频次低的物品被“闲置”下来的可能性大,而出让闲置是实现物尽其用的合理解法。

对于年轻人来说,闲置交易体现了物尽其用的消费理性。与其说是消费降级,不如说消费理念升级,在巧妙避开商业营销套路和各类消费陷阱的同时,开源节流,能花会省,充分利用多方信息渠道和交易平台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

年轻人在消费理性驱使下进行闲置交易,但细看他们交易的物品,却又充斥着感性和个性:小众饰品、黑胶唱片、盲盒手办、歌剧门票……把自己爱好的东西挂在闲置交易平台上,前来问价的大多是有着相似审美和兴趣的“同好”。于是,买卖闲置也成为一次次个性的展演,以物为载体,向往来的陌生人呈现自我,通过询问和交易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

节流,为寻找物美价廉的物品,更为以相对低的成本展演个性;开源,是将资源和技能转化为资本,实现兴趣变现又乐在其中。以闲置交易为切入口,年轻人展现着个性多元的生活方式,发挥创造力让爱好发挥经济价值,甚至以此创业。

闲置行业催生哪些新服务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循环市集热闹非凡,30多个摊位,过季衣物、闲置小家电、潮流玩具、自制手工艺品等物品,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前来购买。不少摊主还将闲置物品改造焕新,让旧物变为时尚潮品。市集负责人蒋抒洁介绍,很多年轻人到这儿来,不仅仅是追求性价比,他们还寻求自我的价值认同感。

除了“能省会花”,不少年轻人还发现了其中蕴藏的新商机。“00后”微缩景观模型师季风就是其中一位。季风介绍,有一次,一个机车爱好者的爱车接近报废,季风就把机车上的仪表盘拆下来做了一个镂空设计,把本人形象微缩成一个小人嵌在里面,客户表示非常满意。

创业三年来,季风已在二手平台售卖商品数量2000多件,交易额超30万元。而随着高净值、专业性强的闲置商品越来越多,相关服务产业也逐渐兴起,比如质检、定级、定价等。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着力于打通二手交易上下游链条。在全国首个闲置经济产业园区天津市某二手商品流通电商产业园内,估价、拍卖、直播、寄卖、售后等各类型闲置商品服务企业纷纷进驻。产业园负责人李晓飞表示,不到两年时间,目前入驻的企业已经有200多家了,去年一年的交易量是5亿多元。

除了市集,二手超市也在社区逐渐流行起来。对于年轻人来说,不仅流行买闲置,还热衷于尝试卖闲置。北京的小于最近买了一部新手机,由于热衷于尝试电子设备,所以他的旧手机成色还不错,他就预约了手机上门回收服务,不到15分钟就完成了交易。

各类交易纠纷时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闲置交易快速发展,各类交易纠纷也时有发生。

“我曾经在某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粉饼,页面写着正品,到手发现是假货,和之前专柜买来的质感完全不同。”消费者王宁说,她查看卖家信息才发现,对方主页上全是各种超低价“大牌”化妆品转卖信息,根本不是个人卖家,商品是否为正品也无从考证。

消费者刘言言也曾买到过货不对版的二手商品。她曾在某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买过一台平板电脑,当时买家声称自己有了新款所以想出旧款“回血”。然而刘言言使用后没多久,因磕坏了屏幕拿去维修,才被告知这台平板电脑其实是翻新机。“后来我专门去跟卖家理论,但对方拒不承认是翻新机,也拒绝退货。”刘言言说。

不仅是买家,闲置交易中,卖家也常面临维权困境。比如,买家收到商品后以各种理由砍价,拒绝按照已经协商好的价格付款,进而引发买卖纠纷。有时,卖家会遭遇买家恶意退货、恶意损坏物品、退换货时偷梁换柱等欺诈行为。

吴豪曾在某线上二手交易平台转卖一台德国音箱,买家收货后却以单侧金属片不够平滑为由,要求吴豪再降价。“我的音箱是全新未拆封的,当然不想被‘刀’。最后走了平台‘小法庭’程序,但是还是判我输,这种交易纠纷裁决很难做到完全公平。”吴豪说。

引导闲置交易便利化规范化

“发展闲置经济,让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物尽其用,不仅买方可以省钱,卖方也可以获得额外的经济回报,还提升了第三方平台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闲置交易作为绿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了资源浪费,也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平台作为交易双方的纽带,应主动承担责任,建立有关认证、评价和惩处的制度,同时完善售后机制,畅通交易双方维权渠道,及时响应维权诉求,处理有关纠纷,努力破解闲置交易中的信任难题。

“不同于二手房、二手车的高市场渗透率,我国很多闲置产品都因为回收渠道分散,并没有进入回收及再流通或处置渠道。”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说。

“只有消费者都愿意参与到二手商品市场中,才能打通一条循环链路,让闲置品实现真正的物尽其用。”赖阳建议,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发线下运营渠道,为更广泛的闲置交易提供平台。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标准体系,形成经营者合规经营自我声明或者是信用承诺的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本报综合:工人日报、经济日报、江苏经济报、央视网、宁波日报、消费日报)

2024-12-05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3311.html 1 闲置交易引领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