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砚产于易县的易水河畔。易县作为千年古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于此地的易水砚也同样如此,相传其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与端砚齐名,有“南端北易”之说。
2008年,易水砚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砚雕大师邹洪利被确定为这一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这一接力棒,交到了邹洪利的女儿邹天然手中。
邹天然一直在参与易水砚的创作和推广。2012年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为易水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她创新设计的手把砚、文博文创砚等系列砚,在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获得多枚金奖。
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易水砚是一个问题。邹天然认为:“器物自己会讲故事,能给生活带来美好。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书法、用砚、收藏砚,就成了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
文化创意点石成金,砚雕艺术让石头成倍增值。据介绍,易县目前砚台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13000余人,年产值近3亿元。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