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建卫 实习生 刘翼飞
眼下,我省各地陆续进入供暖季。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数据显示,2024至2025年采暖季,全省城市总供热能力达到19.4亿平方米,用热面积为16.8亿平方米,其中集中供热面积15亿平方米。今年我省多地积极采用智慧供热技术,实现供热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运行,以提高供热质量,让居民舒适过冬。
自动参数采集
智慧供热系统的“眼睛”
11月6日,记者在石家庄市柏林南路48楼的林阿姨家看到,一个安装在墙上的白色温度显示器正显示着当前的室内温度。
“热力公司的人告诉我,这个东西和他们连着网呢,我家热不热不用我报告,他们都知道。”林阿姨对记者说。
国家电投河北公司热力公司柏南换热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林阿姨家里安装的是一个远程联网的测温器,里面有一张移动卡,它通过4G移动网络和热力公司的调度中心相连接,实时上传林阿姨家的室内温度,如果温度出现异常,不需要林阿姨向热力公司反映,调度中心就能发现并且通过远程操控进行调整。
在石家庄市高新区的一条大街上,工人们正把一个巴掌大小、白色的圆形器件安装到供热井盖上。
“我们正在通过安装井盖监控器,对热力系统的井盖进行智能化改造。”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改造后的井盖,可实现井盖状态及井内设备的实时监测,并与调度中心对接,达到智能监控、节能运行的基本要求。一旦出现异常,即可发生报警,报警信息会分级及时推送平台端、手机端,便于巡检人员立即定位和排查。”
远程调控
智慧供热系统的“手”
“这是我们热力管道上安装的‘物联网自动阀’,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通过调度中心进行远程控制,可以保证二次供热网的平衡,无论是供热近端还是末端客户,都能有适宜的室内温度。”11月6日,柏南换热站站长赵少斌指着一个单元门口热力管道上的白色方形物件对记者说。
赵少彬介绍,即便在同一个小区,由于楼房的结构和保温性能的不同,以及处于供热系统的不同位置,保持同样的室温需要的供热量也不一样,就需要有流量阀控制供热量。
“过去的流量阀都是人工调节的,因为工作量大,调节不及时,会导致室温的不稳定,造成热量浪费或者影响居民的舒适度。”赵少彬说,“现在,通过调度中心对物联网阀的远程自动调节,不但能保证室温的稳定性,还节约了能源。”
在柏南换热站的换热机组上,也安装着远程的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机组的运行参数,会实时传输到调度中心,显示在中心的智慧管理大屏上。
“我们的200多个自管换热站,全部安装了远程监测传感器,运行情况在调度中心的大屏上一目了然。”热力公司生产调度中心调度班长李鑫对记者说,“调度中心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监测数据,发布运行指令,通过看不见的手远程调整换热站的工作状态,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定时巡检、自动运行。”
调度中心
智慧供热系统的“大脑”
在国家电投河北公司热力公司的生产调度中心,大屏上显示着各种表格、数据和曲线。
“从热源到换热站,再到管网井盖和居民家里,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这里,整个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都展示在这里。”李鑫说。
李鑫介绍,这里就是智慧供热系统的聪明“大脑”,它会根据天气情况、往年运行数据、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计算出各热源厂和各换热站的合理供应负荷与运行参数,形成运行方案,再发布指令到各个自动设备,远程调整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供热保障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供热行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省供热监管信息平台作用,强化大数据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和处置供热问题,进一步提高供热保障能力。目前,省供热监管信息平台已覆盖161个县级以上集中供热城区。全省281家供热企业与监管平台实现并网,685个主要热源和12423座主要热力站纳入监管平台监测。21335个居民小区累计安装20.1万个典型用户室温采集点,基本实现集中供热居民小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