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

□祖久春 张海林 范士军 何薇 李玉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多年,主张仁爱诚信、追求内圣外王、倡导自强不息,这些理念至今仍对我国职业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院校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形成特色鲜明的行业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教书育人——打造一批专业教师,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政课程的效果和质量。其一,以一线思政教师为基础,组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参加各类国学文化论坛、传统文化研修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讲授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教育的结合等。再由教师相互带动,分享心得,共同进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设计之中,以促进教师继承博爱、严谨、自强等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在教授思政课的过程中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引领新时代中职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二,通过多种激励手段,鼓励和组织思政课教师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为教师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科研团队创造了有利条件,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课程育人——完善一门课程体系,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及文学、礼仪等相关课程。其一,创建“优秀传统文化”课前的三分钟讲解、课程思政一览表、行走课堂“三位一体”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路径,坚持将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其二,在思政教学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研究阐释。例如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借鉴儒家思想的学说;在讲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时可以合理穿插传统美德小故事、知名人物的历史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其三,开设礼仪课程,自新生入学就对其进行礼仪教育,普及礼仪基本知识,并积极开展“校园礼仪大赛”、“礼仪之星”评选等系列活动,构建一个“知礼、学礼、行礼”的大环境,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育人——拓展一片文化阵地,使学生多方位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通过塑造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多方位、全面地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其一,利用公告栏、校报、教室黑板报、学校广播站等渠道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常态化宣传,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达到潜移默化,端行、润心的效果。其二,充分利用校内各类场馆作为育人载体,大力开展如“语言文字运用”竞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国梦”书法美术比赛、“传统文化”征文比赛及人文讲坛、晨读经典、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传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其三,借助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节点,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活动。比如将传统文化教育和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相结合,在师生的广泛参与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网络育人——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拓宽文化自信的实践渠道

其一,通过QQ、微信、抖音等“互联网+教育”新媒体,运用时下符合学生口味的直播、短视频、慕课、微课、微电影等形式学习传统文化,并鼓励学生积极留言、提问、发表感想和互动交流,从而拓宽中职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视野。其二,依托学校公众号、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微媒体平台推送传统文化知识,倡导学生投稿,对于被征用发表的文章给予适当奖励,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递文化正能量。其三,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国学视频、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多种艺术素材,促进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奉献精神和奋斗活力,感受历史英雄人物榜样的力量,看到前进的方向。

实践育人——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一,开设“志愿者在行动”活动,走向基层,走进社区,每年为社区居民、福利院、养老院提供免费义诊、科普宣传、义务劳动,强化其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意识。其二,组织师生进行“1+X”老年照护和母婴护理培训,并利用假期在养老机构、医院进行劳动实践,传扬尊老爱幼、助老为乐的美德。经过系列实践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模式,使之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受教者、受益者、弘扬者、引领者。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路径,应与人才培养各环节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校企等资源,融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在未来工作中,还要持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路径,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仁大爱、大德大能,培根铸魂、润育生命,让学生明确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而统一民族思想、共建文化家园、凝聚复兴力量。

(本文系2024年度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HBSZKT-2024001;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304416)

(作者单位:衡水卫生学校)

投稿邮箱:hbjjrbll@163.com

2024-11-0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1480.html 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