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北古顺酿酒股份有限公司领路人,郭强柳给人的感觉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她的工作作风永远是雷厉风行,她的日常生活也永远充满着活力。从一名下岗女工到一名酒企董事长,从一个农村女孩,成长为全国妇女代表、河北省政协委员,短短25年的时间,她完成了不可思议的人生蜕变,成为无数年轻人创业励志的范本。近日,《民营经济》导刊对河北古顺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强柳进行了专访。
磨砺生命任性
在逆境中绽放巾帼光芒
“我出生在邢台市一个普通家庭,可以说,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郭强柳说,人的一生都要经历无数次的选择,而其中几次重要的选择将决定命运走向。
20世纪90年代,面对着大规模的下岗潮,她和很多人一样,从工厂被迫走向了社会。面临现实的残酷打击,她毅然决然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资金短缺,她就一趟趟地跑银行;打不开销路,她就一户户上门介绍产品;生产管理出现问题,她就不分昼夜吃住在厂区。随着各种难题的一个个化解,也造就了她雷厉风行、敢打敢拼的性格。
2008年,作为当时河北酿酒行业的知名酒企,古顺酒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濒临破产边缘。出于对传统白酒行业和邢酒文化的热爱,她毅然踏足白酒行业,完成对古顺酒业的改制重组,组建了河北古顺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从此与邢酒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复兴古顺品牌
开启邢酒文化梦想之路
“3500年邢台文明始终有一缕酒香相伴,邢酒文化凝结并承载着无数邢台人的感情寄托和文化血脉,我一定要做好古顺酒,重新让古顺品牌焕发新的风采。”郭强柳回忆道,当年重组古顺时,各种问题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通过对厂史历史、地方文化、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调研,她大胆设想了“复兴古顺,文化创新”的企业发展之路,并提出了“文化引领,历史见证,传承主导,特色创新”的企业发展理念。在深入挖掘邢台酿酒文化发展史的同时,与古顺酿酒自身的发展史相结合,加强对老厂区传统酿酒工业遗址保护。在此同时,她邀请旅游、园林、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厂区环境进行园林美化和功能完善。其间,她三度远赴大英博物馆,对遗失国外的青铜器——国宝“邢侯簋”进行复制,邀请安徽大学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在调研基础上,她投入巨资,历时四年,兴建了邢台市首家酒文化博物馆,并在河北省博物馆系统注册,也成为河北省首家反映区域酒文化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并于201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酒博馆用大量文物、图片、器具和场景,结合多媒体、微云端等现代技术等,展示了历史文化发展和邢台酒史在中国酒文化中的地位。
2018年,以博物馆为核心,并针对园区内的顺园、德园进行改造提升,成功通过专家评审,使古顺酿酒园区成为邢台市区内首家AAA级工业文化旅游景区,创造出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空间和谐共生,实现企业发展成果与市民文化共享的非遗产业保护新模式。
秉持守正创新
为美好生活酿造一杯美酒
“一是文化继承,二是文化创新,三是文化实践。”这是郭强柳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的三项长远的企业文化规划。
多年来,她将文化遗产与企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主持召开了古顺酒传统酿造技艺专家座谈会,对传统酿造技艺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非遗申报。2012年,古顺酒酿造技艺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带领公司非遗保护小组对酿酒老师傅进行走访,对邢台历史中的酒文化进行挖掘、收集、整理,恢复了每年春秋两季开酿祭祀仪式,体现了对自然、对粮食制曲、对酿造技艺、对酒祖和酒师的敬畏和尊崇,成为邢台市文化的一个名片。2018年,古顺开酿祭祀仪式列入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传统酿造技术基础上,发掘并结合大唐神曲、《北山酒经》中记载的金波曲研究成果,逐步形成古顺酒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粮食生产基地,尤其是利用当地种植“鄗上黍”优良品种,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邢襄(香)型”白酒战略性合作,研发出“六粮兼香”的河北邢酒,其产品两次荣膺中国酒业协会颁发的“青酌奖”。古顺研发团队研发的“六粮兼香绵柔舒爽风格白酒的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以同类成果中的领先水平,成功摘得2022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桂冠。尤其在2024年,古顺新品“顺30”酒第三次荣获“青酌奖”桂冠,彰显出古顺始终坚持传统酿造、人工制曲,坚定以邢台文化为依托,创新美酒体验的新方式。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邢台人,我要把我这一生都奉献到弘扬邢台历史、传承邢酒文化的事业中去。”郭强柳说。
近年来,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有担当、讲奉献、勇于承担的企业责任,通过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以资金捐赠、物资捐献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开展了多项关爱妇女儿童、帮扶贫困家庭和防疫救灾等活动,并长期致力于为妇女及青少年搭建友好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工作实践平台。河北古顺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是河北科技大学、邢台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张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