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笛 祝雪娟
国科赛赋河北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赛赋”)是一家“专注医药研究,服务人类健康”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国家药监局(NMPA)10项全项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资质认证,是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非临床药理毒理CRO研究机构。
国科赛赋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现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项,核心技术在细分领域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激发医药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这对国科赛赋以及整个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国科赛赋又将如何应对医药行业的快速变化和技术革新?近日,长城新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国科赛赋河北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延生。
记者:在创新药的研发过程中,从临床研究到最终成功上市的全流程,国科赛赋扮演着怎么样的关键角色?
董延生:对于创新药,从立项开始,整个研发过程相对来讲比较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药学部分、非临床部分、临床部分以及上市后的再评价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国科赛赋主要承担非临床部分的研究和评价,主要对创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支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物质基础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评价。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激发医药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您最关注哪些内容?对国科赛赋以及整个CRO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董延生:今年的全国两会,首次把创新药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生物医药和整个行业创新发展格外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就相关的内容作出了部署。这对于生物医药人来说感到格外兴奋。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整个行业目前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我国从整个生物医药全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第三梯队的水平,经过这几年持续的努力和发展,目前在生物药方面尤其是细胞和基因药方面,从原先的追赶者到目前的并跑者,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和阶段。希望作为参与者能够完成从并跑者到领跑者这么一个过程。最终在高度创新的生物医药尤其是细胞基因药方面能够做到中国制造领先世界。
记者:国科赛赋如何应对医药行业的快速变化和技术革新?
董延生:首先,从科学和技术的前瞻布局及积累上,我们有一支相对比较专业的专家团队。在前期的整体规划过程中,梳理了整个生物医药以及和生物医药相关的基础学科、基础科学和基础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研判和预判了未来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热点,并且进行了提前的总体规划,包括提前布局和技术储备来支撑整个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其次,具体实施团队方面,从个人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包括对合规性的理解,对不同监管国家和地区法规的理解等等,都做了系统的培训与训练。
所以,从我们高级的专家团队到我们骨干的技术团队,都提前做了储备。到最后所有的一线的实施人员,从最底层的技术逻辑进行了培训、加强,来适应创新型生物医药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对技术能力相关的一些比较严苛的要求和需求。整个团队目前在创新型生物医药,尤其是细胞基因类这一药物为代表的领域和赛道,逐渐显示出优势并且逐渐在和世界最发达地区的能力和水平看齐。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于您今后的工作以及国科赛赋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
董延生:企业家精神,我个人理解,做一个企业做一件事情更多地要从国家层面、从社会层面去定位、找方向、去发展。我们的定位是为国担当、为民造福。为国担当主要是从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上来讲,要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投身到我国生物医药发展中。
为民谋福,主要是在影响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健康的重大疾上,去做一些重点的工作和投入,以求未来能够在相关的疾病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好药,能够走向临床,能够走上货架,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
对于国科赛赋来说,一直有着比较清晰的企业愿景,我们致力成为国际一流的一站式CRO服务平台和公司。希望能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经过企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最终把国科赛赋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这样的一家CRO平台公司。